新闻中心

老广告里的时光记忆

2021-09-13 15:07

来源:越牛新闻

广告是历史的活化石、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初,随着民族工业兴起,绍兴多家公司、商店为塑造形象,推销商品,开始在高楼墙面、显眼建筑以及报纸广播等处做广告。如今,这些老广告差不多已散佚殆尽,我们仅能从部分残存遗留的商标中一探究竟,品味当时的商家们独特精明的生财之道。

抢占城墙C位

隐藏商业玄机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端于清末洋务运动,到民国初年已步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民族工业虽然身处政治腐败、列强欺压、战乱不断的恶劣环境,但仍然取得了较大程度发展,绍兴也一样。

据《绍兴市志》记载,民国时期,绍兴商界各业已广泛采用报刊、油漆、布幅、招贴、游行、车船等形式,宣传实业,做起广告招揽顾客,尤以招贴广告最为流行。招贴广告简洁明了、花钱少、收效大,又往往张贴在绍兴各大城门口、埠船航船行经处,因此深受商家喜欢,所以那个时期最常见的是张贴悬挂有某商号的“大削价”“新开张”“大拍卖”之类的广告。

当年绍兴水城门城墙两侧写满了“天成布号”“天祥布庄”等广告

一张采撷自《亚东印画辑》,由外国记者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记录的便是一幅绍兴某处水城门上满是广告的场景:一艘很大的乌篷船正在水城门前通行,船前人撑篙,船后人划桨,在水城门口的城墙两侧写满了“天成布号”“天祥布庄”的广告,可以想象当时商家竞争之激烈,纷纷抢占有利广告位置。

在今天看来,这种在城墙上书写擘窠大字的做法虽然简单,却抓住人们识文认字的心理,不追求浮夸的华丽宣传,用最本真质朴的方式,起到了直抵人心的广告效果。

广告画带来“涨粉带货”效果

冠生园、阴丹士林、力士香皂、鸿翔服装、无敌牌化妆品、蝴蝶牌香烟……这些都曾经是民国时期家喻户晓的商品,但要说什么样的广告在民国时期最受欢迎?毋庸置疑是有明星代言的广告,特别是像拥有众多粉丝的胡蝶、阮玲玉等明星,在当时可谓“带货”能力超强的广告赢家,用她们的形象和影响力来链接广告,直接为产品背书,商家往往赚得盆满钵溢。

当年绍兴四达烛皂厂的广告画

那么,没有明星代言的广告该怎么办?俗称师爷的绍兴人自有办法。“月份牌”广告画曾是民国时期最流行的广告形式,当年的绍兴四达烛皂厂,便邀请了当时的“月份牌”画家、擦笔绘画技法创始人郑曼陀来绘广告海报,把民国时期美女的服饰、发型与妆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虽然郑曼陀所选的模特并非有名,但其画作上方配以红色落款却非常鲜明,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家生产蜡烛、肥皂的企业。自开启了由美女代言广告,绍兴四达烛皂厂一时间名声大噪,美女广告也成为当时广告宣传的标配。郑曼陀自己也没有料到,其广告绘画价格由此水涨船高,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年的天福丰绸缎庄广告

商标设计和防伪意识尤为注重

民国时期,罕有现代意义上的产品商标,但有商标的几个品牌商家鉴于商业活动中口碑的重要性,为防止自己商标被别人假冒抄袭,频出奇招,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商标保护意识。

“双钱”商标

当时的柯桥大生针织厂设计的“双钱”商标,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图案,再配以一行产品介绍,“织工精巧、持久耐穿;染色美丽、原料上等;价廉物美、式样时新”,但最醒目的就是“提倡国货”字眼,表达出强烈的民族商品意识和爱国情怀,因此受到国人喜爱,成为当时可以与外来公司相抗衡的民族企业。

当年马山谦豫萃酒厂的商标

民国时期,绍兴的商标设计还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在模仿西方商标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造。如当时位于绍兴马山的谦豫萃酒厂,设计的商标上除了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历史掌故,还受西方设计理念影响,特意在谦豫萃酒厂下方添加有“CHIEN—YU ISUI-& CO.”一行英文,可见这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

老照片采撷自《亚东印画辑》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通讯员 顾鹏程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