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高三“学霸”男孩,为何突然害怕跨入校门?

2021-09-01 08:08

来源:越牛新闻

“叶医生,我去年高三已经休学一年了,现在高三已经复学,但我发现自己还是难以走进学校,靠吃药不能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我想做心理咨询……”

一天,一位帅气的高中男生小李由母亲陪同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

小李的妈妈看起来很着急,她说儿子从小成绩优异,学习上从来没有让家长操过心,中考时,小李如期考上绍兴一所不错的高中,在学校人缘也很不错,成绩一直保持在年段50名内、班级前几名内。

但是,去年高三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小李突然与爸妈说,他不想去学校。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晚上睡不好,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作业老走神。同时,妈妈也发现小李的月考成绩下降了不少,家长觉得是不是孩子功课太紧张、压力太大了?便向老师请了几天假让小李在家休息,希望孩子能够缓几天。

几天后小李返校,可是走到学校门口,他就开始放慢脚步,不太情愿往学校里走。在父母的劝说下,小李当天勉强进了学校上学。第二天,他又说不想去学校,父母叫他再坚持一下,可小李说什么都不肯进去了,不停地向父母抱怨,说自己感觉到“胸闷、气憋、脑子发胀……”

无奈之下,小李被父母带回了家。妈妈看到孩子的情况有点不太正常,便想给他系统地查一查,于是就带他到精神专科医院去就诊,精神科医生给小李做了一些量表,结合症状进行问诊,最终诊断孩子为:中重度焦虑症伴抑郁症,于是小李便休学吃药,在家休息。

休学后,孩子睡眠好转,手机玩得比较多,但也有自己的学习安排。一年很快过去,复学的时间到了,小李自己感觉还可以,准备以良好的状态去准备高考复习,结果复学不久,又出现了一年前相似的状况……

从母亲那了解情况后,绍兴市人民医院叶兰英咨询师与孩子进行了单独聊天。

小李一坐下来后,眼泪便簌簌地流。他说他看到以前的高中同学都一个一个的在读大学,发着很开心的朋友圈,可是自己现在还读着高三,而且还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心里十分着急,自己已经在努力调整、按时吃药,可是似乎并没有作用,第一次心理咨询在他的诉说中结束,叶兰英对小李作了一些个人成长经历信息的了解;

第二次来访,男孩还是边说边流泪,诉说着自己的无力,叶兰英给予了一些心理辅导,通过聊天对话,小李对叶兰英也日益信任;

第三次来访,孩子坐下来后,直接说出了自己去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原来,那个时候的小李,暗暗喜欢上了一位女同学,女同学坐在他的前排位置,之间隔了一个过道和一排座位,他经常悄悄留意那女孩,女孩很漂亮、很健谈、性格很开朗、成绩也不错,经常会听到她与别人聊天。他喜欢那女孩的声音,但没有主动去与她搭过话。

  • 一天,小李无意中听女孩在与同学聊天,并以捉摸不透的眼神瞟了他一眼,随后似乎听到一句话:“嗳,他那个人长得好奇怪啊!”男孩当时就脑子轰了一下,非常羞愧和生气,在随后的一节课,耳边不断重复着那个声音,根本没法静下来,越想越懊恼,越想越难过,觉得自己很差劲、特别失败……

后来,他更加注意那个女孩的说话声,但课间休息时课堂总是闹哄哄的,大多数时间都听不清她在讲什么。他感觉那个女孩经常在聊天时瞟他,猜想肯定是说自己的坏话,再后来,他感觉整个班级都在讨论他了……

很长时间,他都无法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在学校里,他经常感到胸闷、无法顺畅呼吸,甚至隔一段时间,他就必须到教室外去透透气,才能稍微缓解一下自己的状态。睡眠也越来越差,学习越来越吃力……

得知小李的心理“病因”后,叶兰英咨询师进行了咨询方案和目标设定,首先使用心理辅导技术解决了小李认为女同学对他攻击的认知与情绪问题,使小李解除了心目中假想的敌人。接下去,又对小李长久形成的学校恐怖感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辅导技术。

经过三个月的来访,小李的学校恐怖症状逐渐减退,并达到完全放松,他终于投入了正常的上学状态,最后也考了高考652分的好成绩。

关于“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指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并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情绪导致上学困难、回避上学的一种心理疾病,一般小学生多见,近年来中学生也逐渐增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相当于恐怖症中的场所恐怖症,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导致学生对学校恐惧的原因多种多样。学校恐怖症通常认为与个性特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亲子关系、同学关系、老师管教学生的风格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孩子在回避上学前有一段时间情绪和行为改变迹象,例如沉默不语或对亲人脾气暴躁,有的学生电子产品需求增加,睡眠、成绩等均有不同程度有影响,有的学生找理由要家长请假不去上学,有的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如果父母强行让孩子上学会使孩子焦虑增加,并表现为一些生理症状,例如:头晕、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腹泻、呕吐、尿频等,但一旦不上学,症状都不明显了。

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

孩子的“学校恐惧症”情况

第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的氛围;

第二,第二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从小不要凡事帮孩子担当,适当使孩子体验挫折感,言传身教给孩子应对挫折的方式及方法;

第三,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教育管理,例如对内向、敏感的孩子不宜要求过分认真,注意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接纳孩子的现状并予合理的引导与正面管教;

第五,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及时沟通,不责骂孩子,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治疗,严重者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内容来源:绍兴市人民医院)

作者: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