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走诗路”入佳境 “解码地名”写美文

2021-08-30 15:08

来源:越牛新闻

今天,冒着高温酷暑,绍兴大学生“重走唐诗之路、解码地名文化”活动团队走进嵊州,颇有当年诗仙李白“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新奇向往。嵊州是古剡县(剡中)的大部分,在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各县(市、区)中,唐代诗人造访人数、留下诗篇、留下行迹最多的地方,就是嵊州市。

嵊州在浙东唐诗之路上居于中心地位,这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第一,嵊州地处整条浙东唐诗之路的地理中心;第二,剡溪与各方水流相连而被誉为“黄金水道”,再加上谢灵运开凿的古驿道,使嵊州成为诗人游历浙东的水陆交通枢纽;第三,嵊州山水神秀,“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第四,“晋唐心印”,嵊州留存的魏晋遗风,引得唐代诗人寻根溯源,抒发心迹。如今天的启动仪式所在地艇湖城市公园,就是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回艇之地,唐诗中有大量涉及“雪夜访戴”意象的作品。

嵊州市对诗路文化带建设十分重视,先行探索、实招频出,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对大学生“重走唐诗之路、解码地名文化”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借嵊州站采风的顺利开启,各方共同努力,纵深推动这项活动。

提升自信力。绍兴大学生“重走唐诗之路、解码地名文化”活动,服务文化建设全局,贯穿诗路全线,以解码地名来展现诗路文化全貌,全社会参与,全媒体传播,5月16日在鉴湖之畔的柯桥全面启动后,逐渐引起各方关注,许多报道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转载,业内专家纷纷点赞。计划为期1年半的活动,2个月里就渐入佳境,振奋人心。“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应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善始善终,踏踏实实地做下去,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提升“四力”。 每一篇诗路地名的解码报道,史实准确、考据严谨是前提,不畏寒暑、不辞辛劳是基础,结构精巧、行文精美是关键。应不断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迈开脚、深入走访,擦亮眼、善于发现,开动脑、甄别发掘,拿好笔、精致表达。对每一篇报道,我们的追求是“九美”,也就是:有美的文章标题,有美的诗句引用,有美的历史典故,有美的现场描写,有美的现实变迁,有美的思想感悟,有美的图片展示,有美的(音)视频呈现,有美的版式编排。九九归一、美美与共,为此,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提升影响力。这项活动富有创意,“天生丽质”,决不能“养在深闺人不识”。应通过各种形式、各个角度、各类渠道“吆喝”,努力讲好诗路文化、“诗路绍兴”的好故事,广泛传播重走诗路、解码地名的好声音,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继续依托《绍兴日报·新周刊》、“越牛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全力推介,精心办好办活“诗路地名”微信公众号,细水长流、积聚影响。同时,可依托绍兴文理学院的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中心,适时组织座谈研讨会,邀请社会各界参加,挖掘和彰显活动的多元价值。

提升转化力。我们对大学生“重走唐诗之路、解码地名文化”活动充满期待,应该善作善成,促进成果有效转化。大学生的“诗路之行”,应转化为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当代大学生。媒体的诗路地名报道,应转化为有意义、有意思的作品和专栏,为诗路文化注入当代元素。媒体、高校、地方的友好协作,应让诗路文化遗产活起来,让“诗和远方”助力文商旅融合发展。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这是诗圣杜甫对嵊州的由衷赞美。期盼大学生们,循着唐代诗人的诗作和行迹,采撷“诗路嵊州”的美景,写就“解码地名”的美文,让诗路文化焕发亘古魅力。

(本文系作者在2021年7月13日举行的绍兴大学生“重走诗路、解码地名”活动嵊州站启动仪式上的致辞,略有删改)

作者:单滨新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