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霉苋菜梗 一道美味家常菜

2021-08-30 10:17

来源:越牛新闻

在江南尤其是在浙东地区,农家地里,至今还一直种植着苋菜。苋菜的幼苗,很是鲜嫩,上海人称之为”米西”。可惜,当年在老家,村里人并不吃鲜苋菜,也就是说,种苋菜纯粹是为了做霉苋菜梗。当苋菜梗粗壮得比大拇指还大一号,其顶端开花结籽以后,大抵就可以从地里起获了。成熟的苋菜梗,其实是一种茎状植物,外表虽青青翠翠,但却有着硬邦邦的布满沟沟壑壑的皮子,青翠皮子里包裹着的,那就是苋菜梗的肉了。若横切一刀,我们所能看到的则是近乎“鱼子纹”的模样。这也从一个侧面向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吃霉苋菜时,何以嚼尽其肉以后,其里还剩有跟甘蔗相近似的渣。

霉苋菜梗,最本真的品尝,该是单独蒸着吃了。当蒸熟了的霉苋菜梗一经起镬,那霉稠稠、暖烘烘的滋味便扑鼻而至。此时,祖母还会往里滴上几滴菜油。不知菜油与蒸熟了的霉苋菜梗相遇,发生的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那袅袅升腾而起的味儿似乎杂糅提炼成了一种更纯正更地道的霉香与香霉——眨眼间,其竟化作烈马绝尘直奔舌尖喉咙而去。

蒸熟以后的霉苋菜梗,配合下饭,其讲究的是“一含二啜三嚼”三步走的吃法。“含”,是指将霉苋菜梗送往嘴里后先含一下,以初步体验汤汁的鲜味;“啜”,即用力将肉从硬壳中吸吮出来,以品尝其微酸、霉鲜、纯香的滋味;“嚼”,是用牙齿再嚼一嚼,将剩余的鲜美味统统“打扫”干净。自然,每走完一步,这霉苋菜梗就会被筷子夹出来而暂时放到碗里。换言之,只有当一大口米饭下了肚,才会接着走下一步。这般吃法,既有着节省吃菜的考虑,其实,也是为了求得霉苋菜梗与米饭搭配的最佳效益。当年,一般家庭都会制作储存五六瓮霉苋菜梗。是的,在较长的时间内,家家户户差不多每一顿都会蒸上一碗。霉苋菜梗之所以深受待见而成为村民餐桌上一道不变的菜肴,不仅因为其鲜美、醒胃、下饭,也还因为这是那个物资严重匮乏年代的无奈选择。是否可以这样说呢,食用霉苋菜梗的习惯,从中也折射了村民们赓续“安贫贱,敝衣恶食,终岁勤劳”的传统?

其实,霉苋菜梗的吃法,远不止上述一种。由其雅量豁达的禀性和互融互通的特性所决定,霉苋菜梗与其他食物相互搭,照样能够达到利己利他的目的与境界。比如,与青南瓜、豆腐、芋艿、蒲子、毛豆荚、豆腐干等分别蒸着吃,那滋味不免带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杂味,以至于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将舌尖上的美味调制得让人“三月不知肉味”。霉苋菜梗,可谓全身是宝。除了霉苋菜梗本身,其剩下的卤汁也是宝中之宝。这些卤汁,作为老卤既可作为下次腌制新苋菜梗之用,以发挥酒糵一样的“酵母助酿”作用,更可以作为调制其他食物的上好佐料,以起到无可替代的“熏染”效果。比如人见人爱的绍兴油炸臭豆腐,就是用霉苋菜梗卤汁浸渍以后油炸而成的一道中国经典美食。

想起2004年9月,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浙江举办,上虞是分会场之一,迎来了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与夫人柯岩女士。宴席上,贺敬之先生甚是豪爽,大凡有人敬酒,他都一干而尽。夫人柯岩女士因身体原因,没有多喝,但她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敬酒之举,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席间,当一盘满满当当的绍兴油炸臭豆腐上来以后,还未放上餐桌,贺敬之先生就开始撅嘴闻臭,一边说“我知道这是绍兴‘好臭好香、越臭越香’的臭豆腐”,一边伸筷品尝。“臭得要死,香得要命”,柯岩女士尝了一口,竟也赞美有加。突然,贺敬之先生问我:“你能告诉我这油炸臭豆腐的臭是怎么形成的吗?”当我告诉他这是用霉苋菜梗的卤汁浸渍出来的以后,他又提出了要尝一尝霉苋菜梗的请求。菜很快就上来了,贺敬之先生先是睁大眼睛仔细端详,继而微阖双目伸颈闻味,然后始小心翼翼地夹一段霉苋菜梗往嘴里送,边嚼边说,“这霉苋菜梗真是臭香混合的最佳载体,我能接受,假若能在绍兴多呆上几天,或许我还会上瘾。其实,这也是所有地方特色菜的魅力所在。”是晚,我陪同他们夫妇俩观看越剧《东山再起》。当剧中人物谢安言及喝酒能增壮志豪情时,他竟由衷击掌,失声叫喊:“说得好,说得好!”夫人柯岩则侧着身低声说:“假若以油炸臭豆腐、霉苋菜梗这两道家常菜下酒,怕是更有劲呵!”夫妇俩一个对视,不禁会心而笑。

其实,在小山村,无论是霉苋菜梗还是与之相搭的其他菜,都归于家常菜一类。忆起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家常酒菜》中说:“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被人尊称为“舌尖上的汪曾祺”,其一番妙论,自是道出了家常菜的动人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霉苋菜梗以及与之相链接的菜肴,大抵是担得起家常酒菜的美名的。

……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物质极其富有的当下,确乎有人不再单纯追逐大鱼大肉、饕餮山珍海味,而是希望在餐桌上增添一些诸如霉苋菜梗之类的传统家常菜,这或许也投射出人们的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向往和精神追求。

想起周作人先生在《苋菜梗》一文中言:“《邵氏闻见录》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胡康侯闻之击节叹赏。’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咬了菜根是否百事可做,我不能确说,但是我觉得这是颇有意义的,第一可以食贫,第二可以习苦,而实在却也有清淡的滋味,并没有蔑这样难吃,胆这样难尝。这个年头儿人们似乎应该学得略略吃得起苦才好。”细细涵咏周作人先生的这段话,实行一点“拿来主义”,转用于当下,也不可谓不合时宜。是的,今天我们在品尝霉苋菜梗的时候,就绝不要仅仅止于物质的层面,也不妨在精神层面上作些思考,比如“食贫”,比如“习苦”,比如“淡泊”。须知道,安贫便能乐道,吃苦就能干事,淡泊则能明志。吃霉苋菜梗,若能有此收获,也就不枉做一回文明地道的吃客了。

作者:虞舜客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