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右)与赵萝蕤的订婚照(资料图)
今年是陈梦家诞辰110周年。近日,嘉兴女作家子仪的《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分五卷,40多万字,被《中华读书报》列为月度好书,推荐语中写道:“书中包含众多新发现,史料价值突出,可读性也很强。”
上虞人陈梦家身上“标签”不少,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收藏家,等等。他像精力充沛又好奇敏锐的旅人,在人文世界四处游历。令人叹服的是,他足迹所至都成为一个个地标。令人遗憾的是,关于他生平的研究成果不多。
超乎常人的努力
陈梦家是文坛的“跨界”能手,涉及领域较多,作家子仪为何能写出《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首先,供职于嘉兴税务系统的子仪,此前研究过新月派诗人方令孺,出版过传记体著作《新月才女方令孺》。她通过此书的写作养成了一定的文史研究能力。而方与陈是挚友,她对方令孺研究的部分内容,直接与陈梦家有关。
子仪告诉记者,对陈梦家的研究起步后没几年,她申报了《陈梦家年谱》选题,获得2015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立项。当时的兴奋自不必说,但同时倍感压力,她将这份压力化为了努力。
子仪恶补文史知识,翻看大量资料。写作此书,仅参考文献就列了5页。阅读那些歪歪扭扭的古文、字迹模糊的信件,一度成了她的工作日常。“写作过程中最辛苦的部分,就是整理陈梦家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一些字迹模糊的信件,但其中的收获也格外丰富。”子仪告诉记者。比如晚年陈梦家写给妻子赵萝蕤的信件,当时他遭遇人生挫折,妻子生病卧床。而信上文字平静温暖,关心生活处处细琐,外出考古时,他还会素描大雁塔逗妻子开心。
顺着陈梦家的人生轨迹,子仪走访他到过的地方。“除了欧美没有去,国内的都走到了。”子仪说,在校对阶段,她配合中华书局进行了7次审校,力求完善。随着对陈梦家研究的深入,子仪愈发觉得,他在人文领域建树颇丰,不仅是因为诗人的敏锐,更因为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在《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写作编辑过程中,子仪也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在该书初稿完成之后,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立刻阅读稿件,并提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
后来,她给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发邮件,告知他自己完成了这部书稿。陈思和看过书稿之后,提议在他和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史料与阐释》上刊出。子仪回忆,当时的自己喜不自禁,她与记者说起这件事时,语气中都还留有几丝兴奋。
她把书稿交给了陈思和,陈思和将书稿改名为《陈梦家年谱》,分上、下篇,分别发表在《史料与阐释》年刊第五期(2016年)和第六期(2017年)上。此外,她得到了编审俞国林、学者方继孝、学者任葆华、学者陈建军、陈梦家侄子陈泽行、陈梦家学生周永珍等20多人的帮助,这些姓名都列在该书的后记中。
与名流的交往
通过《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回到历史现场,年轻时的陈梦家是“新月派”主力,周边尤为热闹。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徐志摩、顾颉刚、林徽因等民国文人,都与他产生过交集。在《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中,子仪牵出这些秘辛,将它们一一辑录。
早年的陈梦家与胡适的通信内容丰富,但由于字迹模糊,此前少有人关注。1931年陈梦家与胡适的通信,内容基本围绕诗歌展开,如:怎样表述更美?什么样的内容更生动?两人进行深入交流,信中涉及的旁人,也多是像徐志摩这样的诗人。信中提及陈梦家的诗集出版,封面设计者是林徽因。
1938年10月,陈梦家致胡适一信,洋洋洒洒3000多字,谈的是自己研究甲骨文的近况,全然没有了诗歌踪影。
《国史大纲》是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是历史领域人尽皆知的经典之作,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鲜有人知的是,陈梦家是促成《国史大纲》写作的关键人物。
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西迁到云南蒙自,一天,陈梦家看到钱穆的《上古史纲要》,表示希望他接着写出一整部国史纲要,后来钱穆果真完成了《国史纲要》。钱穆在《师友杂忆》写道:“及是(陈梦家)夫妇同来联大,其夫人长英国文学,勤读而多病。联大图书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梦家在流亡中第一任务,所至必先觅屋安家。诸教授群慕与其夫妇游,而彼夫妇亦特喜与余游。”
接着又记述了两人在两个晚上的对话,是陈梦家的话让钱穆下决心写《国史大纲》:“余之有意撰写《国史大纲》一书,实自梦家此两夕话促成之。而在余之《国史大纲》引论中,乃竟未提及……”
还有个才子相逢的场景,在子仪笔下,显得饶有趣味。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科考试答辩会上,陈梦家与钱钟书先生不期而遇。他上前招呼道:“江南才子钱钟书”,钱则脱口而出:“上虞诗人陈梦家。”
194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给陈梦家夫妇一笔奖学金,赞助他们到美国从事研究。过程中,陈梦家访问各大博物馆、收藏家,记录37个机构、76个藏家和画廊所藏的总共850件中国古代青铜器。同去的赵萝蕤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先后与诗人艾略特、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见面,相谈甚欢。
学术界的秘辛
藏书家韦力说:“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韦力熟稔此书,但阅读《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后,他才了解到,陈梦家当时遵循文物鉴定家徐森玉的意图,前去游说收藏者谭敬,使得谭敬将此稿捐献出来。
《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中有多处谈到卢芹斋。卢芹斋是谁?出生于湖州的他是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同时,他也是陈梦家好友。陈梦家离开纽约将去欧洲游历前,向卢芹斋道别,提及自己回到清华大学后将筹办博物馆,希望卢芹斋有所资助,卢芹斋一口答应,并且说凡是有铭文的重要中国古代青铜器,他愿意送回祖国,陈梦家当时就指明要嗣子壶。此物颈外镌有铭文50字,陈梦家回国后,卢芹斋确实将此物给了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
陈梦家与同乡、文史大家罗振玉也有过交集,他还帮罗振玉澄清了剽窃的嫌疑。1951年9月15日,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手稿经罗振玉四子罗福葆转手给陈梦家。罗继祖《鲁诗堂谈往录》里记载:“《考释》手稿是解放后先四叔卖与陈梦家先生,而不是陈在市上买来。”罗继祖四叔即罗福葆,当时他债务缠身,陈梦家买手稿,解决了他的经济问题。
随后陈梦家在手稿上题识:“此吾乡罗叔言先生手稿,1951年9月中秋归余。上虞陈梦家记于北京。”有一天,陈梦家碰到正好也在北京的商承祚,对他提起买到上述手稿的事。手稿是罗振玉的手笔,上面有王国维签注,王国维后来又手抄了一份。罗振玉此手稿现藏于上海博物馆,2008年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书名为《殷虚书契考释原稿信札》。后人一度以为,这是罗振玉剽窃王国维的著作,但据上述可知《殷虚书契考释》确是罗振玉所著。后来陈梦家又两次谈及此事,并且肯定罗振玉的贡献。
陈梦家此生关系最近的好友来自学术界。子仪认为,闻一多、徐森玉、夏鼐是陈梦家生命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前两人与他亦师亦友,对他多有关爱、提携。许多细节,《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中均有辑录。书中还列出陈梦家与生物学家杨钟健的信,提到他们合作鉴定甲骨的情况。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王宏超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