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韵江南① | 山阴故水道:从古越流淌而来

2021-08-25 15:20

来源:越牛新闻

秋冬之交,位于104国道边上的东湖景区人气持续火爆。对这些游客来说,见识“天下第一水石盆景”的美,往往是从景区口子的揽月桥上开始,桥下就是与东湖一堤之隔的浙东运河,水波荡漾,汩汩向东。

与汉代采石形成的东湖相比,浙东运河的历史实在要久远得多。她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不但成就了这一石宕名胜,还见证了一个越国的兴盛。

浙东运河绍兴段夜景

浙东运河的前身

说起山阴故水道,所有的当代文本和古代史志文献,都会指向《越绝书》卷八的记载:“山阴古故陆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

据考证,这条故水道,西起今绍兴城东的东郭门(五云门),东至今上虞区东关街道的炼塘村,全长约20余公里,跟记载基本一致。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开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时期,先令范蠡筑成了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接着又采纳计倪“或水或塘,因熟积以备四方”的建议,在水资源丰富的平原东部筑塘建立富中大塘。山阴故水道的开挖,畅通了粮食基地富中大塘、冶金基地炼塘与越国都城的交通联系。

“这条东西向水道,有别于平原内的南北向天然河流,它是越人在沼泽地上开凿的我国最早运河之一,也是浙东运河的前身。”绍兴市政协副主席冯建荣在《浙东运河的历史地位》一文中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水道终点的炼塘村,现在是上虞区东关街道联星村的一个自然村,其方位位于104国道北侧,而不是运河的东端,且离曹娥江有相当距离。对此,我市水文化专家徐智麟给出了干脆利落的回答:“这是曹娥江在历史上不断东移改道之故。”也就是说,在越王勾践时期,那时的这个军事基地已经在曹娥江口。

流淌的历史文化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山阴故水道,流淌的是江水,也是历史和文化。

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围筑汇聚三十六源之水的鉴湖后,山阴故水道被纳入其中,成为鉴湖的一部分。由此,这条湖中航道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揽胜、踏歌而行的一大目的地。

在东湖,因唐时浙东诗人领袖严维在此建有园林,这里成了“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中转站,往返唱和的唐代诗人众多。在东关,因为此地靠近曹娥江,是著名的古渡口所在,古代设立东城驿(东关驿),又有敕赐寺额的历史名刹天华寺,很多宋朝诗人流连于此,并留有诗作。水道的终点炼塘,《越绝书》也有记载,“练塘(即炼塘)者,勾践时采锡山为炭,称‘炭聚’,载从炭渎至练塘,各因事名之。去县五十里。”较为具体介绍了这一军事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也因为越王勾践的这一故事,后世很多游历者慕名前往。

绍熙二年(1191年),陆游出游时,也到过炼塘,写下《练塘》一诗:“微风吹颊酒初醒,落日舟横杜若汀。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临镜晕螺青。”同样对这里的山水景致赞叹有加。

除了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沿线还集聚着很多名镇、名河、名人。

山阴故水道由西向东依次流经现迪荡街道、东湖街道、皋埠街道、陶堰街道和东关街道等镇街,其中皋埠、东关在历史上都是绍兴商贸重镇,有“银皋埠”“银东关”之誉。

在水系上,沟通了若耶溪、东湖,作为鉴湖遗存的东鉴湖(百家湖、白塔洋),以及曹娥江(历史上称东小江)等。

在故水道的滋润下,历代以来,两岸人才辈出,如东湖的晚清名绅、“东湖主人”陶浚宣,陶堰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平老人”邵力子,光复会首领、“辛亥先烈”陶成章,东关的近代著名气象学家、浙大校长竺可桢,等等。

古老水道今犹在

五代以后,随着淤积加快,又因人口剧增,鉴湖周边盗湖造田事件日兴,至南宋嘉定年间,鉴湖终至湮废。这样,山阴故水道重新显现出来,并随着曹娥江江道东移而向东延伸,又成为浙东运河的会稽段,留存至今。

而从实际走访来看,这条从古越国流淌而来的古老水道,无论是方位距离,还是遗迹遗址,都还能跟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一一对应。

2014年6月22日,由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浙东运河绍兴段,由此成为我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更让人欣喜的是,对运河的保护并未就此止步。2014年9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在浙江省率先出台运河保护的区域性文件《关于加强大运河(绍兴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管理机制、本体监测、环境景观保护等方面都作了探索和规定。

如今,作为“五水共治”工作的一部分,山阴故水道设立起市级河长、区县级河长、乡镇河长、村级河长四级河长体系,使河道进入长效化管理新常态。

“2014年我们对国营皋埠渔场进行了围栏、网箱和运河河蚌养殖清理,从2016年开始,又相继实施了沿河违章建筑拆除、破损缺失河坎修复、两岸绿化带补植提升以及游步道、休闲广场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越城区皋埠街道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邵炳松说。

上虞区东关街道宣传委员赵银军介绍,在区政府对浙东运河上虞段投入2000多万元全面清淤基础上,从2013年起,街道投资7000多万元对辖区河段沿线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并引进自动化打捞船,对水面进行全天候保洁,“目前境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河水依然清澈,正如运河的每一次流淌,每一场桨声灯影,和每一个春夏秋冬。

山阴故水道简介

春秋时期越国开凿的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越绝书》卷八载:“山阴古故陆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这条记载中的故水道,西起今绍兴城东郭门,东至今上虞区东关街道西的炼塘村,全长约25公里,以北毗邻故陆道,南则为富中大塘。

山阴故水道与东、西两小江等南北向诸河相通,从而贯通山会平原东西地区,并通过古陆道上的涵闸设施,调节南北水位并阻隔潮汐,因此山阴故水道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不仅在蓄水灌溉、区域航运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更是在越国政治、军事、生产、经济、文化及对外交流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长感言

东关街道办事处主任、镇街河长 张 伟

浙东古运河可以说是东关的母亲河,也是东关的文化符号。近年来,通过河长制的有效实施,街道围绕“三治理一保护”要求,坚持水岸共治、综合施策,治水、护水、亲水,古运河两岸的环境更美了,古运河的水质更清了,游人也更多了。下一步,碧水行动将深入推进,作为一名河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有信心,我们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好“两山”发展理念,一定能把我们的古运河治理保护得更加美好,一定能使人与自然在这里实现真正的和谐共生。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国勇 编辑:杨旭晓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