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⑲|云门寺:高人隐处白云深

2021-08-23 11:09

来源:越牛新闻

“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在大诗人杜甫眼里,泛舟若耶溪,夜宿云门寺,摆脱世俗的纷扰,青鞋布袜,过简单生活,是人生的一大愿景。云门寺何以成为唐代诗人的精神向往?

云门寺位于绍兴城区南三十里的云门山下,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云门寺是书法家王献之在云门的旧居,“中书令王子敬(献之)居于此,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云门寺。”

云门寺  高利华摄

驱车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云门山下。

云门山山势不高,但环境清幽。缘着寺前小道和一路溪水,我们来到了云门寺,寺前跨溪的古桥叫五云桥,系绍兴县文保点。

云门寺东面可眺望日铸岭,南面不远处有若耶溪流经,背靠秦望山,面对平水江水库,是个风水胜地。

云门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如果从晋安帝改建赐名为“云门寺”算起,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云门寺是王献之的隐居地,与书法与兰亭有着极深的渊源。现在寺里还有一汪泉水,传说是王献之的“洗砚池”。

云门寺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曾收藏在云门寺中,唐太宗酷爱《兰亭序》真迹,派大臣萧翼扮成落拓书生,“拄杖负书寻远寺,倩童牵鹿渡深溪”,千里迢迢赶到云门寺,从辩才和尚手里骗取《兰亭序》真迹。

云门寺之陆游草堂  高利华摄

据陆游《云门寿圣院记》描述,全盛时期的云门寺楼塔极盛,拥有显圣寺、雍熙寺、上方寺(寿圣院)和云门寺(淳化寺)等四大寺院。入寺者“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住在寺中的人十天半月都不一定能碰见!寺宇规模之大,游观留宿风气之盛,就此而言,历史上的云门寺真的堪称是浙东诗路最受欢迎的“名人客栈”。

云门寺外的王献之塑像  高利华摄

云门寺与兰亭一样,在唐代诗人心目中就是魏晋风度的表征,留宿云门寺则是一种超然的诗意体验。著名诗人宋之问、李白、孙逊、钱起、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写下了留宿云门寺的诗篇。

元稹在浙东观察使任上也爱借宿云门,他写下《游云门》诗:“遥泉滴滴度更迟,秋夜霜天入竹扉。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以泉声更鼓写静,把深山古寺、明月流泉的云门之夜定格在诗句里。诗僧皎然《寄题云门寺》直赞:“越山千万云门绝!”

六朝至隋唐,云门寺高僧云集,人们追踪魏晋风流,泛舟若耶溪,寻访云门寺,是后人对六朝文化的精神向往。

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组织浙东诗人率先在云门寺举行了一次模仿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文采斐然,很有《滕王阁序》骈散相间的韵味。

北宋孔延之编的绍兴第一本诗文总集《会稽掇英总集》,保存了唐代诗人诸如《云门寺小溪茶宴》之类浙东唱和、云门雅集的诗歌联句,选录了以云门为题旨的诗文作品达70多首(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

当然,与云门寺关系最密切的,要推大诗人陆游。陆游早年跟随父亲住“云门草堂”习文练武,尽管后来在鉴湖三山安居,中年万里入蜀,也未曾放下对云门的牵挂,晚年乡居二十多年,经常往返于鉴湖云门之间。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关于云门山水的描写俯拾皆是,以至于他的老师、江西诗派诗人曾几认为:“向使经营无陆子,残僧古寺不宜秋。”(《题陆务观草堂》)说云门寺如果没有陆游,景色将会逊色许多,文化使云门寺更具魅力。

我们去的那天,寺里人并不多,显得有些冷清。由于千年来的天灾和人祸,古寺残存无多,寺内外可见历朝残留的废址。唯有《历代诗人咏云门》可以见证了云门在浙东诗路的地位。

为了让云门文化重现昔日光彩,平水镇围绕诗路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书法圣地、佛教盛寺、诗路节点”的定位,将启动云门寺的保护重建项目,以恢复云门寺的历史风貌,再现其独特文化魅力。

(指导:高利华)

作者:彭榆茜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