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浑似十分圆,玉露金风处暑天。”
8月23日5时35分,农历七月十六日卯时,月圆之夜过后,处暑如期而至。
(点击播放视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这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据绍兴气象台,本周我市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天气以多云为主,体感闷热。
虽然已经出伏了,但不意味着夏天就过去了。按往年的经验,也有可能出现“秋老虎”。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的处暑,很多人了解不多,因为这个节气并不像立秋、冬至那样一看字面就知道啥意思。那么,处暑到底是啥意思呢?
事实上,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宋人苏泂的《长江二首》有“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之句,直接写出了酷暑过后,对秋凉的感恩之心。
虽说是过渡的节气,但处暑过后不会马上就凉爽下来,俗语“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说的就是这回事,即处暑时节只在中午时热一会儿,早晚都很凉爽。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在绍兴传统的习俗里,都要祭祀祖宗,俗称“做七月半”或“过中元节”。
旧时,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一开始是为了普度水中的亡者,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那么,处暑的“处”字到底读第几声呢?通常情况下,“处”作为地方或单位讲时念第四声,其余的一般都念第三声,如“处方”等,“处暑”的“处”字发音也念第三声,而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专有名词。
处暑是从热到凉的过渡期,很多人都会出现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秋乏”。化解“秋乏”,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饮食要清淡。
民间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夏秋连热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加注意防暑降温。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
愿你在这个秋天
收获满满,继续前行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丽丽 严心愉 谢媛 张衎男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