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析贴!把吴亦凡和都美竹全骗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2021-07-23 10:36

来源:越牛新闻

这几天

大家对都美竹和吴亦凡的瓜

可能都有所耳闻

双方在网上各执一词

大家都晒出了聊天记录截图

到底谁在说谎?

昨晚8点

“平安北京朝阳”

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调查通报

情况通报

近日,针对都某竹通过网络反映受到侵害和吴某凡一方报警称被敲诈勒索的情况,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通过讯问嫌疑人、询问当事人、走访证人、调取书证、固定提取电子证据等工作,初步查明了有关事实。现就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吴某凡与都某竹交往情况

2020年12月5日22时许,冯某(女,28岁,时任吴某凡执行经纪人)以挑选MV女主角面试为由,约都某竹(女,18岁)到吴某凡(男,30岁)家中参加聚会,10余人共同玩桌游并饮酒,次日凌晨至7时许,其他聚会人员陆续离开,都某竹酒后在吴某凡家中留宿,两人发生性关系。当日下午,都某竹在吴某凡家中用餐后自行离开,期间两人互相添加微信。12月8日,吴某凡给都某竹转账3.2万元用于网络购物。此后至2021年4月期间,两人保持微信联系。

二、关于都某竹等人发布网络信息情况

2021年6月,都某竹与好友刘某文(女,19岁)商议,在网上公开与吴某凡交往过程以提升网络知名度,遂由刘某文于6月2日以“刘美丽同学_”微博账号发布都某竹被吴某凡“冷暴力”的博文,7月8日至7月11日,都某竹跟进发布3篇博文。7月13日,网络写手徐某(男,31岁)为牟取利益,主动联系都某竹,经商议后,共同策划并由徐某撰写“决战”等10余篇微博文案,7月16日起由都某竹通过微博账号陆续发布。

三、关于犯罪嫌疑人刘某迢涉嫌诈骗犯罪的情况

2021年7月14日,朝阳警方接到吴某凡母亲吴某报警,称遭到都某竹敲诈勒索。当日警方依法进行了受理和调查,工作中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迢(男,23岁),并于2021年7月1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将该人抓获。

经查,2021年6月,犯罪嫌疑人刘某迢看到都某竹和吴某凡的网络炒作信息后,遂产生冒充相关关系人对涉事双方进行诈骗的想法。期间,刘某迢虚构女性身份,以曾被吴某凡欺骗感情欲共同维权的名义骗取都某竹的信任,使用昵称为“DDX”微信号与都某竹联系,获取都某竹与吴某凡部分交往情况信息。7月10日,刘某迢利用获取的信息冒用都某竹名义与吴某凡律师联系,以双方达成和解为名索要300万元赔偿,并将自己和都某竹的银行账户一并发给吴某凡律师。同时,刘某迢使用“北京凡世文化传媒”微信号,自称系吴某凡律师,与都某竹协商达成300万元的和解赔偿,但双方未签署和解协议。

7月11日,吴某凡母亲分两次向都某竹账户转账50万元。此后,未得到钱款的刘某迢继续冒充都某竹,向吴某凡律师索要剩余250万元未遂。后又冒充吴某凡律师要求都某竹签署和解协议,否则索回50万元。都某竹同意退款后,刘某迢冒充吴某凡律师将本人的支付宝账号提供给都某竹,都某竹陆续向该账号转账18万元。

刘某迢被抓获后,对其诈骗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人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针对网民举报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及近期网络互曝的有关行为,警方仍在调查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

有网友评论说,一个骗炮的遇到了一个骗流量的,两人一起遇上了骗钱的。还有的网友说,大家在吃瓜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动脑筋两头骗了。

通报称,刘某迢冒充都、又冒充吴的律师,想两头骗。

其实,这个“双头骗”的骗局本质,就是冒充他人身份诈骗。

大家也许会纳闷,他是怎么一人分饰AB两个角色行骗的?下面纯属技术分析

第一步:获取都的信任

从通报来看,刘某迢前期先冒充其他女性和都某竹联系上,套取了都的信息,也得到了都的信任。

第二步:演A角

7月10日,他用获取的信息,冒充都的名义和吴的律师联系。(这和吴的工作室发布的说明上的时间点吻合。)

(吴工作室说明)

第三步:演B角

随后,他扮演B角——吴的律师,用假冒的微信号,和都联系,协商赔偿。

发协议,其实是障眼法,是为了骗取都的信任,让自己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最终目的就是骗钱。

第四步:得手

后来,刘某迢知道有50万转账,却没到自己手里,所以继续冒充A(都某竹)要钱,又转身冒充B(吴的律师)索回50万,提供的是自己支付宝账号,都转了18万到他支付宝账号上。

小编推测,刘某迢在行骗中,可能也使用了骗子的话术,又利用了信息和时间差等,让两方都中了套。

一个个戏精附身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刘某迢不仅是因为前期套取了部分信息,还精确地钻了“信息隔阂”的空子。

这在冒充他人身份诈骗的骗局中,是常见的。

比如有骗子冒充你的亲朋好友发信息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手术,有的人一听想也不想就马上转账,有的想问下,发现电话打不通联系不上,也就先转钱再说。

刘某迢分饰两角,堪称戏精,在以往所发案件中,还有比刘某迢更“戏精”的。

今年4月,嘉兴平湖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骗子分饰11个角色骗了40多万元。

骗子徐某23岁,是受骗人小婷的男朋友,事发时,两人交往一年多。

徐某交代,他因为借了网络贷款没钱还。于是利用陪女朋友到嘉兴做手术的机会,给女朋友下个套。

先是冒充医生A回诊为由,让她发送一些私密照片,然后,又冒充医生的同事另一个医生B的名义,说这些照片被医生泄露出去了,现在公安机关正在处理这个医生,接下来就引入公检法、律师……CBD等各个人物出场,以各种办案经费,要赔偿她的损失,这些各种各样的费用为由,骗小婷转钱。

“戏精”上身的徐某,扮演11个身份跟女朋友周旋,线上线下把女朋友玩得团团转,他假冒“处长”“所长”“检察官”“律师”等11种身份,先后从女朋友手中骗钱,而实际上,可怜的女朋友也没什么钱。

其实,骗子之所以能得逞,关键利用的是受害人心理,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时间差等因素。

全国高发这类“实名诈骗”的骗局

前几天,公安部发出紧急预警:

这种冒充各地书记、局长、处长、主任“实名诈骗”的骗局,也是冒充他人身份诈骗。

第一步:冒充领导主动添加好友

骗子通过不法渠道,窃取了我们手机通讯录上所有联系人的联系方式,随后精准发送信息,骗子对单位组织架构、人员组成、联络信息等了如指掌,一番伪装后,通过微信或QQ大面积“撒网”添加相关人员为好友。

第二步:言语随和拉近距离

骗子用关心企业的口吻,甚至主动提出帮助受害人解决困难,极大降低戒备之心,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进入正题,提出转账要求

随后,假领导提出要求帮忙转账汇款的要求,比如亲戚借钱、上级领导要求转账、朋友急用等等。

受骗人心理,让骗子趁虚而入

有时“假领导”使用“尽快”“马上”“立即”这些催促性的词语,既营造了紧张气氛,又利用时间差降低受害人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受害者报案时,往往说:

1、我看“头像”和“昵称”都是他本人,而且能说出我是谁,应该就是领导没错了吧?

2、领导关心企业发展,是对我们的信任,只是借用一下账户,应该问题不大……

加上,一般人也不敢得罪、质疑领导,正是这样的心理,被骗子“乘虚而入”。

另外,上述说到的骗局中,骗子冒充他人身份用微信诈骗的案例中,多数微信账号是买来的。

这要提醒一下,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他人提供收购、出售、出租微信账号、银行卡的服务,将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其他不多说了

记住一条

涉及网上转账一定要小心!

陌生人要求转账,多数就是诈骗!

(内容来源:全民反诈)

作者: 编辑:金哲楠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