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分,枝头果实渐熟,果农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然而,我市部分山区果农却开心不起来,因为野猪“撒野”,大量的香榧树枯死,大批的水蜜桃成为野猪的“美味佳肴”。尽管使出浑身解数,驱赶野猪保护果树,但收效甚微,果农们不禁发出“野猪侵扰何时休”的呼声。为何山区野猪横行?该如何应对野猪肆意破坏?为此,记者赶往山区进行调查。
野猪爱吃“香榧”
榧农损失巨大
五百岗地处柯桥王坛、嵊州崇仁和谷来交界处,属会稽山余脉,海拔近600米。高山之上,景色优美,气候温润,特别适合种植香榧。不料,随着香榧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他作物减少,香榧树根竟成了野猪的“最爱”,不少香榧树被野猪连根拔起,树根被吃,导致整棵树死亡,给榧农们带来惨重损失。
近日,记者来到五百岗,走进榧农任小群的香榧基地,只见榧树枝头挂满香榧青果。“野猪成为我们的心头大患。日防夜防,还是防不住猖狂的野猪,它们喜欢吃香榧树根。树龄十年有余的香榧树根被野猪吃掉,树干倒伏、根部裸露在外,在大太阳下慢慢枯死。”看着一棵棵枯死的香榧树,任小群心疼不已。
香榧树被野猪连根拔起,任小群抱着枯死的香榧树心痛不已。
2007年,任小群承包了五百岗的山地,开始种植香榧,目前种植面积有1300亩。在他的印象中,山上的野猪2017年开始出现,今年明显增多,他的香榧树也随之遭殃。“树根嫩,有甘甜味,让野猪越吃越上瘾,但这对香榧树的破坏是致命的。”任小群说。
据他统计,这些年来,他枯死的香榧树有近万棵,以每棵300元计算,直接损失近300万元。同时,香榧树结子需要周期,如果算上果子,损失更大。
附近会稽山山脉一带,有着和任小群同样遭遇的榧农不少。今年62岁的莫启佐,早年从嵊州到杭州创业,致富后回到家乡种榧。2009年,他承包了1500余亩山地,其中600亩种植了香榧。经过多年精心栽培,香榧树均已结子产生经济效益。这两年来,山上野猪泛滥,大量的香榧树树根被吃掉,导致香榧树死亡,损失达数百万元。
此外,还有许多种植面积不大的榧农遭受损失。今年65岁的榧农罗来娣是嵊州谷来镇的农妇,她种了几十棵香榧树,树种、肥料等都是靠人力送上山的,10多年来像照顾孩子一样守护着香榧树。没想到野猪太多,她的香榧树遭到破坏,10多年辛苦毁于一旦。今年75岁的农户张宝根,患有重病,在自留地里种了200多棵香榧树。今年野猪出没后,他家的香榧树几乎全被毁。“白辛苦一场,我该怎么办?”老汉老泪纵横。
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保护科科长楼焕泽说,香榧是诸暨的特产之一,这两年来东白湖镇、赵家镇等山区的榧农反映,他们的香榧树不同程度遭到野猪破坏,但具体损失,目前还没有统计。
野猪食物链遭破坏
香榧、桃子成“新欢”
野猪为何喜欢上香榧树根呢?有关专家分析,野猪原本可以以竹笋、野果为食,但是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等会稽山区范围内的农民,为了经济效益,大量种植香榧树,破坏了野猪原本的食物链,野猪只能食用香榧树,又由于香榧属于裸子植物,我们常食用的香榧为其种子,种子外面的包被味道苦涩,且生长位置较高,野猪不喜欢也不容易进行取食;但香榧树根为肉质根,较树皮更为柔软,口感更佳,因此成了野猪觅食新选择。
其实,不仅仅香榧树根成了野猪的“最爱”,柯桥区平水镇、稽东镇等地的一些高海拔山村,当地村民的庄稼、经济林被毁的消息也时有所闻。此外,水蜜桃等果实也是它的“美味佳肴”。在新昌县镜岭镇穿岩十九峰附近的山坡上,何永锋种植了150多亩桃树,其中40亩种植水蜜桃,有1000多棵,余下的是黄桃。水蜜桃成熟早,上市时间也早。今年6月初,看着枝头晶莹剔透的水蜜桃,何永锋兴奋不已。然而,等到6月中下旬去采摘时,他发现树枝上桃子所剩无几,地上满是桃核以及野猪的脚印。
“水蜜桃都被野猪吃掉了,这是头一次出现这么大的损失。1000多棵桃树,摘下的水蜜桃不到1000斤,直接经济损失6万余元。”何永锋说。事情发生后,他再也不敢懈怠,每天晚上值守在基地,守护晚熟的黄桃。
何永锋说,在新昌当地的高山上,这些年来,由于野猪横行,农户种植的玉米和番薯相继遭受破坏,农户种植农作物的越来越少,野猪的食物也渐渐减少,因此香榧树根、水蜜桃果树等成了野猪的“新欢”。
山区“猪满为患”
果农使出“驱猪大法”
山区“猪满为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保护处副处长赵锷分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野猪不能捕杀,这些年对捕杀野生动物的打击力度加大,违法捕杀的现象越来越少;二是野猪繁殖能力极强,每只野猪的年繁殖数都在10只以上,且绍兴这样的平原地区没有老虎、熊等大型动物,野猪没有天敌;三是绍兴近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给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据了解,虽然野猪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即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因此擅自捕杀野猪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猪打不得杀不得,且其繁殖能力又强,山区野猪泛滥对农作物和果树的破坏越来越大。面对野猪侵扰,果农们驱赶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效果并不理想。
“假人”驱赶。何永锋用树枝、废旧衣服等做成的“假人”(类似于稻草人),站在果园的各个入口,防止野猪进入果园内。不过,因野猪对“假人”并不惧怕,经过几次试探后,便又大摇大摆地来了,用身体顶撞树干,水蜜桃掉落下来,野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声音驱赶。这是最常用的驱赶方法,且招数不一。莫启佐用上扩音器,从网上下载老虎吼叫的声音,在香榧林里循环播放。虽然声音有些恐怖,但似乎吓不退野猪。诸暨榧农们选择敲锣,特别是夜间深入香榧林,不停地敲打着锣。虽然声音在寂静的山里很响亮,但也无济于事。何永锋则时常在半夜时放鞭炮,希望能吓退野猪。
莫启佐用扩音器播放老虎的吼叫声驱赶野猪。
光源驱赶。野猪一般喜欢深夜出来,此时在野猪喜欢光顾的地方提供充足的光源,比如用强光照野猪的身体或者眼睛。任小群和莫启佐都购买了不少闪光灯,夜幕降临,闪光灯就闪烁起来,在山区里特别扎眼。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猪渐渐适应了这些强光,又肆无忌惮起来。
专家建议:
对野猪有序捕杀
山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野生动物种群获得新生,因而出现野猪横行、麻雀纷飞等烦恼。在没有天敌的局势下,如何避免野猪的侵扰,减少农户的损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难题。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田润刚教授表示,这一问题和矛盾需要政府来主导解决,政府主导、农民配合才能够既保护好野生动物,又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科学控制野猪的数量,对超过生态容量的野猪可以进行有限度的捕杀。政府应当对目前我市的野猪数量和生存状况进行摸底,联合公安等相关单位,组织专业的狩猎人,有组织有限度地猎杀野猪,以此来减少野猪对农业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有序进行捕杀。
其次,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及赔偿机制,完善相关的补偿标准和法律法规,对于受灾农民应当进行适度的补贴。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农业保险赔偿制度,由保险公司为农民分担损失,给农民以强有力的支撑,使农民在遇到生产风险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赔偿。
田润刚认为,野猪泛滥和前期云南的大象入侵农田事件是同一性质,都是保护自然生态和保护农民利益两者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双方的协调和配合。
据悉,今年年初,浙江省召开林业视频会议,要求开展县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试点,加强市级收容救护中心建设,探索开展野生动物致害救助保险补偿。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这项工作尚未启动。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晓宏 李丽 通讯员 阮蒙恩 文/摄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