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诗路地名 | 南线考察日志 · 叁

2021-07-14 17:00

来源:越牛新闻

诗路地名考察日志丨叁

考察路线:钦寸水库——沃洲山、沃洲湖——大佛寺

7月12日,阳光明媚,一早起来,我们便能看到位于民宿前的巧英水库。俞老师告诉我们,巧英,原名“溪下英”,新昌方言连读所致(在新昌方言中,“溪”发“七”音,“下”发音近似“袄”)。此时清风轻拂,湖上清波微漾,几只白鹭迎风悠然而翔,景象一片祥和。

巧英水库简介

巧英水库

早饭后,欣赏着沿途风景,我们一行来到了新昌的钦寸水库。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一眼,这座位于黄泽江上的水库就征服了所有人的心。青山掩映下,辽阔的水面上虽无风无帆,却叫人想起王湾笔下的那句“潮平两岸阔”,水间觅食的鱼,山间滑翔的鸟,一黑一白,赋予这片水域生的力量,以山为岸,也更见钦寸水库建造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思想。

钦寸水库

钦寸水库

追溯起来,绍兴与宁波的“水缘”与“浓情”,源于2010年。如今,这“源头活水”不仅流入了宁波境内,也注入了四海八荒,更像一根飘带,牵住了两地人民的心。

滔滔江水入平湖,一泓清泉润甬城。钦寸水库能够为宁波“纾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其中,固定卷扬式启闭机的半自动移门是一项新型的发明创造,为电气设备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漫步在钦寸水库之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群山环抱,湖光倒影,景致甚佳,不禁让人沉醉。

钦寸水库外景合照

欣赏着沿途郁郁葱葱的山景,聆听着俞老师对沃洲山的讲解,我们来到了沃洲山。沃洲山早在晋代,就闻名浙东。“晋宋以来,因山洞开。”(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沃洲山有深厚文化积淀,其山水奇绝,云烟万状,文人墨客往来不绝,留下许多优美篇章。甫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浩荡清幽的沃洲湖。“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文鉴《题马迹山》)从沃洲湖畔远眺,天姥山隐于氤氲烟雾之间,逶迤蜿蜒,绵邈萦复。“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由此可见沃洲天姥在历史上的地位。

途中,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张由沃洲山顶向下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粉的似霞的桃花与波光粼粼的沃洲湖交相辉印,美不胜收,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风光奇绝。

沃洲山春景(高利华老师摄于2020年3月14日)

沃洲湖畔还建有真君殿,是用以纪念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地方。殿内木雕、石雕、砖雕精妙绝伦,其上雕刻的蟠龙栩栩如生。其中一砖雕为晚清时期雕刻,尽管饱经历史风霜,却依旧耸立,古朴而典雅。从这些精妙的历史遗迹中似乎可以看到当时此地的繁荣,也让我们对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赞佩不已。

真君殿戏台

真君殿内景

从真君殿走出,在长诏水库管理站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近距离地参观了长诏水库。长诏水库又名沃洲湖,它位于曹娥江支流新昌江上。行走在水库大坝之上,四周碧水环绕,浩浩荡荡;向西可望“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南北可望蜿蜒耸立的沃洲山,令人忘我沉醉于此。管理站同志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水库的溢洪闸启闭机,机器壮观而精密,由此可见水库工程的宏伟壮阔。

长诏水库石碑

长诏水库外景

午后,我们一行人来到新昌大佛寺。乘着游览车入大佛寺景区,一路上松树排列两侧,环境清幽,真可谓“松径行才尽,香城绝世尘”。佛心广场上,石壁上有孟浩然所作《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古柏楼台,仲夏孟冬,寺中景致美而不同。

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大佛寺题纂颇多,处处暗含精美的书法,字体硕大,笔力苍健;从旁边的山路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古朴的大佛寺二山门石牌坊,横梁上“石城古刹”四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下面两边楹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像越国敦煌”,正是对大佛寺久远历史的精准概括。行至大佛寺仙髻岩的南侧濯缨亭,据记载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讲学,文化气韵浓郁。旁边种有传为朱熹所植的梅树,数百年来抽枝开花,生机不绝,号称“朱梅”,也与文墨长伴千年。

“石城古刹”牌坊

据了解,因年代久远,寺内大佛金身多处需要修缮,当地有关单位在国家文物局审批后正在为大佛重塑金身。因此我们未能看到大佛像,不过从中也可感受到现在人们对于文物的重视与强烈的保护意识。

结束了大佛寺的踏访,我们来到嵊州,受到了产业发展科科长周勇潭的热情招待。7月13日上午,将举行绍兴大学生“重走诗路 解码地名”嵊州站启动仪式,跟我们一起期待吧!

(内容来源: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中心)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