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发布公告,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47336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以表彰嵊州籍中科院院士张弥曼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重要贡献。
其实,在浩瀚的星空中,以绍兴籍科学家、杰出人物的姓名命名的小行星已经有6颗。
以绍兴人命名的小行星有6颗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翻开小行星的命名历史,可以发现很多绍兴人的名字。
2003年,一颗国际编号为25240号的小行星有了一个闪亮的名字——“钱三强星”。为纪念钱三强先生诞辰90周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这颗小行星正式以钱三强命名。钱三强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者,曾受诺贝尔奖得主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他发现了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钱三强星”是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1998年10月16日发现的。
(钱三强)
2012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绍兴籍物理学界泰斗、中科院院士冯端院士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因其科学研究的卓越成绩,荣获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1999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把在2008年3月3日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187709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作为凝聚态物理研究一代宗师,冯端是我国晶体缺陷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领先开拓微结构调制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领域。冯端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冯端)
将国际编号为224888号的一颗星命名为“竺可桢星”,是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2008届校友郑存怀提出的。当时他是浙江大学学生天文协会的会员。有一天,他得知了天文“神童”叶泉志想要赠送小行星命名权的消息。于是,他在网络上不断争取,最后获得了这颗小行星命名的提议权。
(竺可桢)
2016年11月14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公布把国际编号为59425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徐扬生星”,以表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绍兴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在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徐扬生教授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领域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对空间机器人、控制和动力学研究及地面实验设施的研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还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推动中国在航天系统的智能控制走向世界前列作出了贡献;在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期间,他为建立现代化大学管理体制,吸引大批国际优秀人才,组建国际化的研究院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徐扬生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9年4月7日发现的。
(徐扬生)
中国香港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将2001年9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778的小行星命名为“胡鸿烈星”。胡鸿烈出生于绍兴,是香港的知名大律师。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1971年,他们自筹资金创办香港树仁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前身),为香港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胡鸿烈)
获得小行星命名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记者了解到,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定、审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也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的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名和知名人士的姓名成为小行星的星名。
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审议通过后,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同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目前负责小行星整理、编号和命名审核的是总部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IAU Minor Planet Center)。
那么,给小行星命名有啥规则?记者了解到,小行星的命名,遵照谁发现谁拥有提名权的规则,一般授予在某一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或者机构、地名、事件等。小行星的名称不能长于16个字符;最好是一个词,并且在某种语言中可以发音;非攻击性词汇;应避免名称与已获得命名的天体名称过于相似;不鼓励使用宠物的名字;不能用发现者自己的姓名命名;以政治或军事活动而闻名的个人姓名或事件的名称,在其本人死亡或事件发生后的100年内都不允许作为命名;对于编号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习惯上以特别重要的人物姓名命名;每位个人发现者或组织不能在两个月内提议超过两个以上的小行星命名;纯商业或以商业性质为主的命名是不被允许的;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者自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起10年内享有命名权。也就是说,发现者必须在10年之内给他发现的小行星起名字,不然命名权就可能交到其他人手里。有的时候,一些小行星迟迟没有命名的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也会在官网上公开征集小行星的名字。
一颗小行星在被命名前,要经历临时编号、暂定编号和永久编号三个阶段。天文学家或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新发现的小行星,这时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当这个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是新发现的小行星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当一个小行星至少4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