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1-06-14 19:38

来源:越牛新闻

竹石共振笔系河山

华萱

新笋破旧土,起巨石,成笔傲指苍穹,翠竹压山峦,孕河山,心系天下苍生。当年沈玄庐与陈望道合赠的那副竹石画,终成叶天底的人生信条:要像石竹一般不屈不挠,有掘新泥之担当与指苍穹之勇气。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文、艺两界冲锋陷阵、誓死不还的信念与勇气,至今震撼人心。

1921年伊始,以《民国日报》附刊《觉悟》为主要阵地,叶天底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小说《丰先生》和《农家底一夜》,篇幅皆不长,内容也不过“一地一事一刻”而已,却可比及卡尔维诺《未来文学备忘录》中的先锋概念:佳作功力的体现之一,就在于如何动用“轻捷”之笔,挑出言外之“厚重绵长”——叶天底小说的前卫性与探索成果就体现于此。

小说《丰先生》写于民国初年,描述了“我”与旧交丰先生的一次偶遇。在“我”眼中,丰先生这个学识丰富和思想进步、热切呼应学潮和救国运动的新青年早已不复存在。曾经的鸿鹄之志、昔日的康健和清新了无踪影,只剩一只被捕房追得满街跑的铩羽乌鸡。随着丰先生的狼狈身影永远消失在视野里,只剩可怕的寂静在大街和我的心上狂驰……用暴力逼出来的和平,绝不是真正的胜利,那是敢怒不敢言的白色恐怖!

叶天底不仅借《丰先生》发出了“救救青年”的呐喊,也借《农家底一夜》的故事将朽败的封建思想层层剥尽。遥闻地主死讯,农家的夜里扬起短暂欢乐,花狗伯伯、老虎太婆……无一面露喜色、聚众意淫地主的曝死和天降的神仙。一片欢腾中,却没有人想过,其实地主还会再现;没人想过,倘若制度依旧,就算天下的地主忽的一夜间蒸发,百姓的日子也不会从此变好向上。

两篇小说都以短短几秒之迅、区区百字之简,在一次“偶遇”、一场“夜谈”中,尽展民国初年打击学生运动的惨状,洞悉时下亟须改进的陈旧思想。惜墨如金,反而恰击佳点,但叶天底在对文坛的贡献绝不止步于技巧与构思,还有他对中国青年、对整个国家饱含热泪和真挚的呐喊。叶天底摹写丰先生的惊慌落逃,正是对黑暗的残暴统治血与泪的控诉;写农民愚昧的欢歌,恰是最难以自慰的悲戚与呼号!那裹夹在字里行间的,上及知识青年、下至农民百姓的人道主义关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他呼号着思想的除陈革新,呼唤着人性的彻底觉醒,助祖国之大变,尽一己之薄力。

“觉醒吧,觉醒!”你听到《农家底一夜》他那隔着子夜无声、却又如此撕心裂肺的呐喊了吗?感受到《丰先生》的即发列车上,那遥遥之鼓点了么?那是他的泪水掷地有声地洒在文艺创作上,洒在三尺讲台上……叶天底最终投身于教育事业,直至遗业终身。

竹一般的直耿、玉一般的纯粹、石一般的勇毅,至今寄存在白马湖畔,萦萦在虞越之地,在他行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共振锦石的不绝之音。

不畏风暴伫立独舟

邹余静

“不愿跪着生,宁愿立着死。”叶天底的革命斗争精神贯穿了他英雄的一生,同样也融注于他的诗歌之中。品读叶天底的诗作《黄海上的一夜》,我仿佛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跟随他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浮、搏击。

“无边无岸的冥冥呀,船在大海中浮沉。”诗歌开篇绘出无边界的昏沉暮色与波涛汹涌大海中艰难沉浮的一叶小舟。“无边无岸”四个字,写出黑夜范围之广、距离之近,巨大的压迫感随即而至。骇浪翻涌中的船何其渺小,它面临“大海”与“冥冥”的双重吞噬,孤立无援的“船”陷入危险境地中。

紧接着,诗人将视角从狂风暴雨、悚然可怖的外在环境不断拉近。“我独自危立在舱首,向着无方向的方向前行”两句,以近镜头特写此时正安然平静地“独自危立”于“舱首”的自己,使宏阔而恐怖的远景与平静而安定的“我”形成强烈对比。“狂风吼,暴浪战”,怒吼的海风、狂暴的海浪合力与小舟作战。“恐怖/寂寞/相思/一切的哀怨/一切的离愁/全没半点儿在心头”,凸显了“我”不畏风雨、勇敢坚定的精神世界。“全身体在冥冥/全宇宙在冥冥/沉——浮/沉——浮/向着无方向的方向前进”则以反复手法的运用,既强调了“我”此时内部身体与外在环境的恶劣,又在对比中凸显了“我”身处逆境却依旧奋勇前行的强大生命意志。

最后,叶天底以“大海上的象征呀,大陆上的实在”一语道破了《黄海上的一夜》在根本上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正如在“狂风”、“暴浪”下始终坚定平和,坚持在“无方向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的小舟一样,叶天底并未在时局与命运的打击下不断消沉,他的意志力反而在反复的“沉——浮”中不断走向坚韧,在现实的“狂风”与“暴浪”下不断冲刷出生命最本质的动人光辉。

在“一师”风潮中,叶天底被军警打断了鼻梁骨,自身的病痛又击碎了原本能够留学苏联的愿望,在时局与命运的操控中,“冥冥”中的“一叶小舟”正是诗人真实心境的表达。然而尽管如此,叶天底却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与革命的希望!在返乡养病时,叶天底先后在上虞第一小学和春晖中学执教,并在授课之余积极传播马列思想。病情好转后,叶天底又返身前往上海,在工作之余频繁与共产党人往来,交流共产主义学说思想。叶天底在“无方向”的时代坚定地向着革命的“方向”前行!叶天底的决心早已冲破了这“黄海”上的“冥冥”,冲破了“全身体”病痛的包围,冲破了“全宇宙”黑暗时局的包围,全力向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光明“方向”奋勇“前行”了!他将自己有限的青春岁月投入到了无限的革命奋斗事业之中,全没有“半点儿”动摇!

读罢《黄海上的一夜》,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大海中不畏风暴伫立独舟的叶天底,又仿佛看到了不为病痛呻吟,而为革命嘶声呐喊的叶天底,亦看到了在那个黑暗时代高举共产主义理想之光执着前行的无数革命先烈!

(作者系绍兴文理学院学生   指导老师:陈蘅瑾)

师爷全貌清楚呈现

章雨润

复旦大学教授郭建专治中国法制史,我手头有他的专著《绍兴师爷》。12.9万字的小册子,内涵却丰富,对绍兴人和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来说,尤其值得一读。

清代师爷,各省籍的人都有,但确以绍兴人(指过去的绍兴府,包括分别划归杭州市、宁波市的萧山区、余姚市)居多,“绍兴师爷”名副其实。师爷不包括有政府官员身份的幕僚(长史、参军、主簿、赞助军机),仅指幕友,即官员私人聘任的非公职参谋、顾问和其他协助者。做师爷是读书人科考失利、退而居其次的谋生之路,师爷虽然“非官非吏”、“难酬壮志”,但聚集的是“各方英才”,堪任“佐治之用”,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巨大。

郭建教授在“后记”中谈到《绍兴师爷》的成书机缘,他报考中国法制史研究生时,专业卷有一题《试析清代幕友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由此产生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兴趣。是书有别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少见专业术语,也不用晦涩的专业表述方法,司法审判等题材本身又吸引人,读者大可当章回小说读。作者匠心独具,统一以4字“成语”作为47个小标题,诸如“亦宾亦友”、“得失有数”等,逐一将绍兴师爷的全貌清楚呈现。

师爷有刑名、钱谷(税赋)、书启(秘书)等之分。每一类的师爷都不好当,既要有专业知识,又得“入乡问俗”,时时揣摩“主治”者的意图,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心尽言”、“不合则去”,不得“反客为主”、“盘踞把持”。以刑名师爷为例,当时的官员行政、司法大权集于一身,有司法审判职掌,而往往不熟悉律例,必须依赖熟读律例、能“用经用典”的刑名师爷来“剪裁供证”、“推敲判词”,以把好“生死刑名”关。安昌的绍兴师爷馆陈列有刑名师爷的必读书目,阅读量和烧脑强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由此可见当一个称职的刑名师爷之难。

萧山人汪辉祖可以说是最有名的绍兴师爷,其从“佐治”到“主治”(后考中进士,选任知县),圆了绝大多数功名未就、习幕为生的读书人难以实现的爬上做官大金字塔台阶的梦想。汪辉祖给后人留下的《佐治药言》等名著,成为其后师爷从业的案头必备书。作幕一流的汪辉祖做官也一流,但锋芒太露的个性在官场上吃不开,不久即被弹劾革职。

绍兴人为主的读书人功名未就,遂游幕全国各地,在近代形成了一种师爷文化,其遗泽垂于今世。我们研究越文化,绕不开师爷文化,不妨从读郭建教授的《绍兴师爷》开始,走近绍兴师爷,对绍兴师爷作进一步研究,发扬光大绍兴师爷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作者系浙江泽大(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博士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