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南,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吴言侬语的温柔乡。居于江南腹地的绍兴,却有着别样的韵味。
李琼/摄
从春秋时期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到上世纪初革命志士血荐轩辕、以笔为枪……这座水网密布,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里埋藏着江南另类的风骨,那到底是怎样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这座独具韵味的水乡之城?
陈禹/摄
吴峥/摄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她
▼
中文名:绍兴
英文名:Shaoxing City
别名:会稽、山阴、越州
身份证:3306......
面积:8274.79平方千米
人口:505.7万人(2019年)
家庭成员: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电话号码:(+86)0575
车牌代码:浙D
方言: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绍兴话
市花:兰花
住址: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 、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从鲁迅故里到沈园一览古城美景 岳志强/摄
绍兴
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她又是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城市
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亦是绍兴的称号
传统历史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坚持与进取,在这座城市得到完美融合
沈园 东北风/摄
2500多年,城址未变
中国的古都不少,城址几乎从未变迁的没有哪座,但绍兴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越王勾践恐怕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那座城依然保留着当年由他和能臣范蠡等开始凿筑的城池。
无论是前一千年的越(州),还是后一千年的绍兴,这座城的发展竟都围绕这一基本格局,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突围。如果越王勾践穿越到现在,一定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越王台 蔡敏/摄
按传统观念,面南背北,才是正统。中国绝大部分古城,都以南门为正门,哪怕因为山川形胜而并不规则的南京城和杭州城,也是如此。
但对于绍兴城,西门才是正门,即迎恩门。昔日皇帝出巡、命官上任,都由此门出入。近到省城杭州,远至南北二京,这里都是这座城恭迎皇恩的第一站。
迎恩门水街 图自越城文旅
浙东古运河从迎恩门进入绍兴府城,然后继续穿城而过。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踏水而来,在此留下一段段千古佳话。
一座城一道河,绍兴版“双城记”
很多古城都有一条府河,绍兴的府河不仅地理上穿大城而过,而且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分出了两座相对独立的小城——河西是山阴县,河东是会稽县。以河分界,发生在桥上的案件,“山阴不管,会稽不收”,还引出徐文长要卖桥的一段斗智奇闻。
小江桥(图一)大善塔(图二) 图自绍兴古城
府河从南门入城,大体按今天城市中轴线解放路的走向、一路向北穿城而过。拐弯最急之处,正是绍兴风物最具市井气息的精华。“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一代狂生徐文长的千古绝对,如今在绍兴城的中央,你依然可以亲眼得见实景。
八百里鉴湖,酿得绍兴万里香
镜者,鉴也,绍兴的镜湖又名鉴湖,现已成为当地的一处国家湿地公园。如今的鉴湖,是古鉴湖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除去南部会稽山区,绍兴市域水网密布的北部——一直到分别和杭州、宁波接壤——都属于鉴湖水系,贺知章还曾给出“八百里鉴湖”的说法。世界遗产浙东大运河沟通钱塘江直到东海所有大小湖泊的运河,仅绍兴段的长度就超过100公里。
鉴湖两岸
密布的水乡,给江南大地物理和情感上都带来了阴柔和软糯。但到了绍兴,水网的比重大到不可思议,水也就变成了阳刚和雄壮的力量。事实上,这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也为绍兴带来了另一种特产——黄酒。
东浦古镇
早在宋代,东浦已是绍兴酒业的中心,黄酒文化底蕴深厚,技术精湛。1915年,云集酒坊“周清酒”作为绍兴酒代表,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如今,绍兴黄酒屡次担纲中国外交“文化使者”,成为最具文化特质的国宴佳品。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历史上绍兴酿酒业曾有两个中心,一是绍兴城区,另一处便是位于绍兴西北部的东浦、柯桥、阮社。东浦这座已经醉了千年的古镇还有“东浦十里闻酒香”的美称。“四明狂客”贺知章、“放翁”陆游,还有辛亥革命党中著名的“大胆”徐锡麟,都是酒壮英雄胆的此乡人。
东浦古镇
绍兴
既有江南的温柔风情
也不缺一份慷慨的骨气
她的独特韵味
藏在那山那水的生生不息
藏在那诗词歌赋的千古不绝
藏在那一口黄酒的回味绵长
……
这个另类的江南还要等你亲自来发现才是
(内容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