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这些有关大禹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吗?

2021-04-19 09:21

来源:越牛新闻

绍兴文脉昌盛,源起于大禹和会稽山。巍巍稽山、泱泱鉴水、春和景明、花团锦簇,会稽山上,禹陵、禹祠、禹庙、禹穴等禹迹向人们诉说着英雄大禹的佳话。

▲会稽山 郦以念 摄

2019年,一张《浙江禹迹图》的正式发布,为大禹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作为我国第一张以省为单元,完备、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浙江禹迹图》在传统文化印记的研究、保护、传播、弘扬上,成为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浙江禹迹图》共收录禹迹209处,涉及全省11个市,而绍兴最多,达59处,超过了四分之一。

“怎样活化大禹资源,文化如何转化为旅游和产业,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也是《浙江禹迹图》的主事人之一,他说,“《浙江禹迹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资源整合、转化、创新,引发新的效应,为未来做深做透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浙江禹迹图

绍兴是大禹的重要活动地和埋葬地,禹迹俯首皆是。绍兴大禹文化的形成和研究已有几千年历史,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展示,《绍兴禹迹图》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绍兴在禹迹图绘制上有着示范价值:一是做到了禹迹点定位;二是专业化,定点标准经绍兴市文物局、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专家共同确定;三是创新性地为文旅融合预留了入口——每个禹迹生成二维码,扫进去后,禹迹文化内容一目了然。”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邱志荣说。

▲绍兴禹迹图

何谓禹迹?传说中大禹到过的地方当然是禹迹,另外但凡跟大禹有关的祭祀、遗存、地名、碑记、工程、诗词、歌舞、戏剧等等,皆可纳入广义的禹迹范畴之中。在绍兴,每一处禹迹背后都有着神话传说,在民间自然也流传有许多与大禹有关的故事。

下周谷雨便是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这些有关大禹的传说故事,你都知道吗?

1 大禹涂山娶妻

大禹在涂山迎娶女娇的故事,最早见于《尚书•益稷》禹娶涂山女娇后,依然匆忙地投身于治水,儿子启哇哇大哭,都顾不上疼爱。



▲《尚书•益稷》:“禹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那么,涂山又在何处?据成书于战国时期 的“地方志鼻祖”《越绝书》卷八载:“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按此方位,如今绍兴境内的安昌西扆山正与其吻合。

▲西扆村

山下有西扆村,村子的入口广场便被取名为大禹文化广场,其北为禹迹路,南面西扆庙中则供奉大禹像。据悉,1995年前村中曾有涂山寺,庙内主供“望海观音”,据传实为涂山女娇。

2 大禹得书宛委

▲宛委山

相传,黄帝藏书于宛委山石匮。当时大禹正功未及成,愁然沉思,大禹得知后在会稽山一峰的宛委山上得到金简玉字之书。


▲《龙瑞宫记》刻石及其拓本,刻石文末提及“黄帝藏书,磐石盖门,封宛委穴。禹至开,得书治水,封禹穴”。



▲宛委山樱花林

“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于是,“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阳明洞天,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引洪迈言,认为禹穴有二,一在禹庙旁,一即宛委山禹穴,又称阳明洞天。

3 大禹功终了溪

据说,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今嵊州),见剡溪浊浪滔天,而水流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导致水位猛涨、洪水四溢,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大山一角,将洪流导人舜江,于是组织民众并带头掘土。

▲嵊州剡溪 谢南华 摄

一天晚上,大禹还在山上忙碌,妻子女娇盛了一篮馒头,越岭给大禹送晚饭。到了半山,在月色中,她猛然望见山上一只黑熊正在劈山,在一声巨响中,山又倒下一角。女娇大惊,不由得发出一声尖叫,手中的篮子也脱手滚下山去。她何曾知道,黑熊正是大禹所化。听到尖叫,大禹恢复原形来到女娇身边,两人一起下山找到篮子,篮内只剩下几个馒头,其余都丢散在山中了。

不久,大山劈开了缺口,剡溪顺从地流注大海,而山上却出现了许多馒头形状的圆石块。

▲中药药材“禹余粮”,宋代的《太平御览》中说:“禹余粮,世传昔者禹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材也。”

大禹治水功毕,民工弃余粮山于此,当地人知道这是大禹的粮食,就称之为余粮石、而那座山称之为“禹粮岭”。

▲嵊州“禹粮岭”

在今天的新昌大市聚镇东岇山水帘洞附近,可以拣到形若鸡蛋的石头。外壳或白或褐,比较疏松,手摇可感觉到内有核动,碎之,有屑如馅,入药有化淤的功能。

▲新昌东岇山水帘洞

4 大禹会计诸侯


▲会稽山

史载,大禹治水高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他死后被葬于此,茅山更名为会稽。

为何称会稽?《史记》记载了西汉时流行的说法: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大禹陵碑

5 大禹封禅会稽

▲会稽山山脉

《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也是会稽山成名的重要历史事件。


▲大禹像 李琼 摄

大禹大会诸侯于会稽,封禅于会稽,既是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的象征,又极大地提高了会稽山的地位,扩大了会稽山的影响。


▲禹庙大殿


▲享殿

▲禹道

6 大禹归葬会稽

▲大禹陵 袁云 摄

会稽“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水经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亲临大禹墓地祭拜大禹,“上会稽、祭大禹”,开启了祭禹祀典的最高礼仪。此后,历代都有帝王或他们派遣的大臣到绍兴祭禹。



▲康熙祭禹图

▲乾隆祭禹图

2006年6月,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大禹祭典开始成为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祭典之一。

▲公祭大禹陵

如今,每年谷雨,绍兴大禹陵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禹典礼。来自海内外的各方宾客在庄严肃穆的大禹陵祭祀广场,追念先祖的圣功伟业。

(内容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