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1-04-08 20:15

来源:越牛新闻

从地名典故了解绍兴地域历史

——读屠剑虹专著《绍兴地名典故》

王云根

屠剑虹女士编著的《绍兴地名典故》专集,于201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融学术性、故事性于一体的地名文化专集。该书的每个篇章,由文字、地名现状图和精美插图组成,互相辉映,雅俗共赏。

该书所收录的230个地名典故,以绍兴古城为重点,遍及今越城区地域,包括道路、桥梁、河道、池塘、古井、山脉等地理实体名称所蕴含的经典史事和文化内涵。

编著者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精心地将书中的地名典故,分门别类为23个栏目,如:名人、教育、科举、军营、宗教、物产、姓氏等。

这部书,包含着丰富的绍兴历史信息,如:

引虎弄的得名,是由于人们在此打死过老虎;会稽山,因大禹会诸侯而由茅山更名;秦望山,则因秦始皇曾登临此山,遥望大海而得名;题扇桥,与东晋会稽内史、书圣王羲之的一段佳话相关;香粉弄的得名,系南宋皇朝后宫制造胭脂香粉的工场在此。

其他如唐皇街、仓桥直街的来历,府学弄、试弄的来历,大校场、铁甲营的来历,一系列的古地名来历,都有生动的介绍。

书中所列地名出点,大都以史书古籍的记载为依据,也吸收了民间的口传,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赋予鲜活的市井文化气息。

该书编著者屠剑虹女士,是当代绍兴本地文史专家,曾多年担任绍兴市城建档案馆馆长,是绍兴市政协的一位资深常委。也曾先后兼任过绍兴市城建档案学会会长、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驻会研究员。

这部《绍兴地名典故》专集,是屠剑虹主编暨编著的“绍兴城建文化系列丛书”中的第七部专集。为方便读者了解,笔者特在此将这套系列丛书的书目辑录如下:

《绍兴老屋》《绍兴古桥》《绍兴街巷》《绍兴古城》《绍兴老照片》《绍兴历史地图考释》《绍兴地名典故》。有几位朋友曾向笔者了解说,你们同为绍兴越文化研究者,能否介绍一下这位编著者,为何能有如此显著的成果?记得当时笔者回答:

一是屠女士自身勤奋好学。她原是高中毕业生下乡插队,后来考入市工业科学设计研究院,调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任文书,继而任办公主任。后组织上发现她爱好写作,屡有文章见报,工作有钻劲,敢于负责任,又调她负责城建档案工作。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劳动之际,还挤出时间,在职读完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她才能够在上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及越地文明史海里悠游自如。

二是屠女士善于把本职工作做深做透。一般认为,档案工作这个岗位最适合女同志,发发通知,收集资料,轻轻松松。而作为馆长,更无须事事躬亲,组织协调就行。但是,屠女士认为干好常规工作是必须的,而如何深化和拓展工作则是自己应该思考的。为唤起人们对古老民间建筑的重视和保护,《绍兴老屋》专集问世了。为弘扬水乡精湛的桥梁艺术,由523座古桥入书的《绍兴古桥》出版了。接着每隔数年,跟绍兴城市建设相关的街巷、风情、史图、地名等专著先后推出。而每一部专著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走乡入村,穿街过巷,实地调查;都是无数次的挑灯夜读,呕心沥血,反复研究。

三是屠女士珍惜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越中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人杰地灵,无论仁人志士、官吏乡贤、市井平民,文化人才代不乏人,所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异常丰富。屠女士从先贤和前辈那里,精心吸取文史营养,把传承作为责任,把弘扬作为使命,把共事作为人生乐趣,把各级领导、前辈专家的重视与支持作为幸福,故而成就了自己弘扬光大绍兴城市文化的理想。

从阅读《绍兴地名典故》这部专著入手,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朋友,相信会对该书的编著者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会进一步增强认识、传承绍兴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