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牛节气·清明】春半花盛,绍兴正是踏青时!

2021-04-04 06:56

来源:越牛新闻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伴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岁时节令——清明。

清明,绍兴人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点击播放视频)

清明时节,总让人联想到扫墓,这扫墓习俗是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因内乱而逃亡,一路上饥寒交迫,随从介子推割股肉而饱重耳。后重耳复国为晋文公,请介子推做官,但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下山。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因此被烧死在山中。

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传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用烟火,只吃冷食,是为寒食节。

每年此日,文公还亲自去绵山祭扫。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两节相近,遂合二为一,形成清明扫墓习俗。

在绍兴,扫墓又叫上坟。上坟,绍兴人有特别的讲究。

“清明节”当天,一般只是给这三年内或者当年过世的亲人上坟,俗称“应清明上坟”;而清明前后十五天选定日子上的坟是“老坟”,到“谷雨”后一般不会再上坟了。

按照传统习俗,上坟时,各家根据经济情况,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过去,祭拜后的果品,大家可以随便吃,即使路人也不例外,故有“抢上坟果”之说。

清明还有一景,那就是“看姣姣”。

绍兴有句民谚叫: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市里看姣姣”。因为旧时富贵人家女子平常很少出门,唯上坟祭祖可与亲人一起外出,她们细皮嫩肉,又打扮得“花枝招展”,“看姣姣”成为许多男子的一大福利。

绍兴水乡,河流纵横,不少人家上坟,需用船只。有的大户人家上坟,好几只船一起出行,男男女女,“浩浩荡荡”,以示对祭祖的重视。

清明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绍兴人还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虽然清明节始于祭祀先人,但也包含着“踏青”内容。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多低山丘陵,坟墓一般坐落在山间。

清明节前后,公、叔、婆、姨一大家子的人因上坟而聚在一起,既是一次扫墓,也是一次踏青。

许久未聚的亲人们,彼此寒暄,走田野,穿山间,眼底尽收无限春光,偶尔还有人会蹲下身去采摘路边的百草野花,在去祭祀先人之前让身心在青山绿水间得到充分舒展,所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大抵如此

吃艾饺品芽豆,也是绍兴清明习俗。

“清明艾饺松花糕,上坟芽豆呱呱叫”。每年清明,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因为不仅可以出游踏青,还有很多好东西吃。清明美食中,要数艾饺最出名了。

清明上坟,不能没有艾饺、艾糕。取洗净的艾叶稍煮一下,加入糯米粉,以猪油、白糖、芝麻、松仁、核桃肉、百果为馅,也有咸菜笋丁馅的,捏成僧帽状饺子,直接做成糕状,再上锅蒸,熟后色泽翠绿,味道清香,吃起来略带苦味,其风味独特。

绍兴清明风俗,反映江南水乡人的初春生活,充满绍兴人的生活智慧,就算物是人非,也依旧流传甚广

在清明时节,与逝者对话,

伴生者同行,慎终追远,

且惜春光。

愿我们不忘人生来路,

不失清明心境,

不负韶华流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丽丽 严心愉 谢媛 张衎男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