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这位上春晚的绍兴女神,成功秘诀来自家乡小吃

2021-02-19 10:17

来源:越牛新闻

在央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钱惠丽表演《红楼梦·金玉良缘》的经典唱段,引来全场的一片叫好。这个春节,关于女神钱惠丽的话题,也冲上了绍兴诸暨人的热搜。

“把钱惠丽‘揉碎’了,角色才能‘活’在观众心里。”

——钱惠丽

收到家乡人民的祝福,特别感动

2月2日接到央视导演组电话后,钱惠丽爽快答应了。

“我之所以接受央视的邀请,主要还是为了观众。”钱惠丽说,受疫情影响,很多观众不能来上海进剧院看越剧。“这次正好可以通过央视春晚这个最棒的舞台,给全国观众‘送戏上门’。”

所以,今年登上央视春晚,让钱惠丽觉得意义非凡。

通过核酸检测,2月6日钱惠丽赶到北京参加春晚彩排,开始了各种准备工作。当时在北京每隔两天检测一次核酸,充分保证演职人员的安全。

到北京以后,钱惠丽来不及休息,立刻去录音棚录音。春晚节目精确控时,以秒计算,钱惠丽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邵雁、福建芳华越剧团演员陈丽宇合作《红楼梦·金玉良缘》进行微调,“第一句如何展开,节奏如何把控?唱词、情绪的和谐,需要高度集中精力。”

经验丰富的钱惠丽在1小时内就完成了录音,然后马上赶往央视化妆、走台、排练。

除夕夜,央视直播春节联欢晚会,钱惠丽表演经典唱段《红楼梦·金玉良缘》,引来全场的一片叫好。同时,晚会结束后,又纷纷收到广大戏曲迷的祝福短信。

“特别是收到家乡人民的新春祝福,我特别在意,也特别感动。”新春来临之际,钱惠丽希望家乡的父老牛年平安健康、万事如意,诸暨的发展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钱惠丽本来今年春节要回诸暨探亲,由于疫情形势,只好暂时作罢。但她表示等疫情形势好转,只要有机会,她一定为家乡人民唱上一段。

“贾宝玉”从诸暨到了上海

钱惠丽师出越剧徐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徐玉兰。

钱惠丽还在诸暨读高中时,第一次见到徐玉兰是在越剧电影《红楼梦》里。“天上掉下个贾宝玉”,怡红公子的动人形象如夜空闪电,深深烙在了钱惠丽的心坎里。

1981年6月,在《红楼梦》中“老祖宗”周宝奎等人的引荐下,刚进诸暨越剧团不久的钱惠丽,来到上海,拜见了徐玉兰。初次见面,徐玉兰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家伙”:这的确是棵好苗子,无论长相、身材,还是嗓音、气质,都是越剧小生演员中极难得的。两年后,诸暨越剧团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徐玉兰自告奋勇担当艺术指导,用3天时间推翻重排,让钱惠丽真正按照自己的路数表演《红楼梦》。之后,钱惠丽“徐门立雪”,成为徐玉兰的入室弟子。1987年,徐玉兰千方百计将钱惠丽从诸暨引进到红楼剧团,继承自己的越剧事业。

就像钱惠丽在越歌《心之歌》中所唱:“草台班唱到大舞台”,钱惠丽的艺术经历,也正暗合了越剧这门年轻艺术的百年历程。

当年,“的笃班”的乌篷船从绍兴启航,辗转杭嘉湖,上溯吴淞江,驶进上海滩,从此,它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上海,越剧接触了昆曲和京剧,又看到了电影、话剧等“舶来”的文艺样式。年轻的越剧“东张西望”,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在海派艺术的浸淫中,越剧闯出了一条新路,中西结合之独特风格越来越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学艺之初,钱惠丽在城市和农村的舞台上摸爬滚打,已颇有建树。从诸暨来到上海后,受到徐玉兰的“贴身指导”后表演艺术更是突飞猛进。但钱惠丽不满足于“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转益多师,请教话剧导演,问艺昆曲名师,学习话剧和电影的生活化表演,观摩各式精彩的演出,从而逐渐养成自己独特的舞台气质,形成别具一格的表演和唱腔特色。

一位演员,演同一部戏,能演1000多场,几乎是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的。从1980年在诸暨越剧团排演《红楼梦》起到现在,钱惠丽就演了1000多场舞台版《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钱惠丽与越剧结下一生的缘分。钱惠丽演的《红楼梦》式样之多,也令人咋舌。有经典版的,有大剧院版的,有电影的,有电视剧的,也有各种“红楼”折子戏的,贾宝玉成为钱惠丽舞台形象的经典代表。

以永争第一的信念

从《红楼梦》中突围

演了1000多场《红楼梦》,扮了20多年的贾宝玉,也让钱惠丽这个名字,在观众心目中几乎和贾宝玉连在了一起。这对一位希望突破自己的演员而言,是一种赞赏,却也是一种无形的桎梏。

“徐玉兰、王文娟老师的《红楼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也是越剧的财富。我当然要传承《红楼梦》,但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守着《红楼梦》。我相信我有能力创作更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钱惠丽一直期待自己也能像徐老师那样为后人留下一些艺术精品。

在诸暨人秉性中,有着永争第一的风骨,所以她想方设法从《红楼梦》的拘囿中突围。于是,钱惠丽有了之后的《真假驸马》《玉簪记》《啼笑因缘》等。在新戏《真假驸马》里,钱惠丽同饰孪生兄弟董文伯、董文仲,分别以徐派和尹派塑造,由于将两个角色塑造得迥然有异并鲜明生动,钱惠丽一举摘得第3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在现代戏《啼笑因缘》中,钱惠丽以女小生挑战表演的高难度,出演男主角樊家树。在剧中,钱惠丽着长衫、西装、学生装等各式时装,倒也英气逼人,令人信服。她演唱的“求大姐”等唱段,初具钱惠丽唱腔特色,被戏迷广为传唱。

新戏《舞台姐妹》的成功演出,更使钱惠丽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2000年,钱惠丽凭借在《舞台姐妹》和《红楼梦》中的出色表现,摘得了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9届文华表演奖,同年,获得上海市第7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舞台姐妹》打响之后,钱惠丽又将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搬上越剧舞台。在吴兆芬编剧、张佩利执导的越剧电视剧《蝴蝶梦》中,钱惠丽再度一饰二角,同时扮演庄周和楚王孙。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兰花奖”评奖中,《蝴蝶梦》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最高专家奖的一等奖,钱惠丽还获得了“兰花奖”男主角奖。

独创了家乡小吃

“清明粿”式演法

谈起表演,钱惠丽眉宇间变得严肃专注。作为当代越剧徐派小生最具代表性的传人,钱惠丽演绎过很多形象:邢月红、韩非子、李商隐、皇帝玄凌……她尊崇四个字:一戏一腔。“越剧小生容易雷同。我想让每个戏,每个角色都不重复。从截然不同的心理节奏出发,外化为千人千面。”

钱惠丽喜欢让学生给自己挑刺,“如果在我的脸上看到了上一个戏的角色表情,马上喊停。”敬业的演员都在追求“不重复”,知易行难。钱惠丽用家乡诸暨特产总结经验——“清明粿”式演剧法。“清明粿”是诸暨名点,将糯米、晚稻米、艾草捣烂揉碎,再包入竹笋、豆腐、肉丝、咸菜、野菜等。在舞台上,“把钱惠丽‘揉碎’了,角色才能‘活’在观众心里。”

“写剧本,如果观众猜到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好玩了。演戏同样如此,如果让观众预料到你会怎么演,就会失去兴趣。好演员,必须反着来,和自己的本能对抗,排除脑海中出现的第一种演法。那是你最驾轻就熟的套路,观众最熟悉的形象——安全,然而无趣。”

在第3届、第5届白玉兰戏剧奖评选中,钱惠丽两次获得主角奖。时隔二十余年,她凭借在越剧《甄嬛》(下)皇帝玄凌一角获 “白玉兰戏剧配角奖”榜首。

除了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形象,现如今,钱惠丽还孜孜不倦地从事越剧传承和越剧文化传播工作,带着学生从事公益教学活动。“我们要永远敬畏艺术,把每一个人物个性刻画好,不断琢磨和实践。”在钱惠丽看来,“人物表演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好与不好,我要做得更好,这才是不忘初心。所以,我永远是一名越剧演员。只要有钻研,一定有回报。”

舞台上,钱惠丽永远年轻。

(内容来源:诸暨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