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又到酱货飘香时,老绍兴钟爱的“偏门酱油”去哪了?

2020-12-17 22:49

来源:越牛新闻

酱鸭、酱肉、酱香肠……一到冬天,绍兴的“酱影”随处可见。作为传统三缸之一的“酱缸”,至今仍根植于日常生活中。酱货最主要的辅料是酱油,问及哪里有好酱油?绍兴古城原住民总会提到“偏门酱油”“城南酱油厂”。

(偏门酱园)

两个称呼同指位于越城区鉴湖前街的一家店铺,店招曾写“百年老店,偏门酱园”,正式名称为城南食品厂,成立于1966年。最近,被列入越城区2020年征收计划的鉴湖前街动迁初步展开,偏门酱园旧址夷为平地,绍兴人心心念念的偏门酱油将去往何处?记者随即展开了采访。

“消失”的偏门酱园

冬日晴天,酱货挂满屋檐,古镇古街成了背景板。细嗅,空气里有隐约的酱香弥漫,这便是绍兴的“酱”。曾经,老底子的绍兴人一到冬天就想着打酱油,备足“酱”的佐料。曾经绍兴城内的若干酱油店,偏门酱园名声在外。冬天寒风刮得起劲,打酱油的人们也排队排出长龙,用现在的眼光看,接近于一家网红店的热度。

(吊酱油)

而从取名的“偏门”两字中就能感受到浓浓古意。偏门位于绍兴古城西南角,紧靠府山和西园,鉴湖、环城河、风则江、鉴湖前街、环城西路等多条重要水系和道路均交汇于此,是古城的西南门户。偏门酱园原址位于鉴湖前街170号,靠近越城区天地永和小区。

沿环城西路走入鉴湖前街,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沿路未拆迁的低矮房屋檐瓦乌黑、墙面斑驳。偏门酱园旧址已夷为平地,泥土和建筑残渣上盖着绿色网布。据说最近有前去打酱油的“熟客”白跑一趟。下午3时,多数房屋大门紧闭,满是萧条的感觉。

传统的酱滋味

2018年12月初,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一次检查,引发了席卷全国的“酱油风波”,记者也为此事到偏门酱园采访过,当时,有四五位顾客正在打酱油。店内坐着的老人说从出生起,这家店就已经在了。老人如今70岁,偏门酱园据传有上百年历史,但目前未有史料证明。

(酱园内部的酱缸)

不同于超市的瓶装酱油,这里的酱油还保留着“称斤”的习惯,顾客都自带瓶子。只见售货员用“酱油吊”从酱缸中吊酱油,不多久,就吊足一瓶。这里的酱油分等级,从4块一斤到10多块钱一斤,有母子酱油、太油等多个品类。酱缸周边酱香浓郁,据售货员介绍,这里是前店后厂的格局,“拳头产品”是酱油,还卖“酱黄瓜”“酱萝卜”之类的酱制品。有人专程过来,一次买走几大桶酱油,有厨师专用这里的酱油做绍兴菜。但也有人认为,偏门酱油近年来产品品质不如从前。今年年中,市场监管部门曾发布城南食品厂生产不合格酱油的公告。

(街区附近的景象)

绍兴菜烹饪大师茅天尧告诉记者,相比于现代化工艺出产的酱油,手工酿制的酱油酿造周期长、出产低、口味醇厚咸鲜。他说道:“老底子绍兴酱油需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制作,接触空气会‘出花’,入菜、酱制能凸显出绍兴菜的独特风味。如今市面上有些其他工艺生产的酱油、勾兑酱油略带甜味,跟绍兴传统酱油有明显区别。”同时,茅天尧认为,绍兴酱油产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有“越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的美誉,现今该领域的产业发展存在遗憾,但仍不失为一个资源宝库。

老味道的新生机

如今鉴湖前街“腾空”后,老底子“酱缸”将何去何从?记者向附近邻居打听,有的说酱园生产车间将搬往诸暨;有的说将在原址附近设立门市部。众人说法不一,但很多人觉得先前这里逼仄简陋的环境,约束了偏门酱园发展。老房子阴暗潮湿,晒酱饼、存放酱缸的地方也不够宽敞,能腾出旧址,换个地方是好事。

(偏门酱园动迁后的景象)

偏门酱园的去向究竟如何?记者联系到酱园负责人朱伟良,得知城南食品厂搬迁至诸暨市店口镇杨梅桥,与旧址相距大约20公里,车程半小时左右。目前厂房正在装修,预计两三个月后能正式投产。“新的生产车间将引进多套设备,既能以现代工艺生产酱油,更将保留绍兴酱油的传统工艺,在流程不变的基础上优化升级,生产更加健康卫生的绍兴酱油。”朱伟良说。

(偏门酱园动迁后的景象)

有美食家曾说,传统美食制作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入交流。从业数十年的朱伟良深谙此道,他对晒酱的环节尤其重视,特别提到刚刚启动建设的“阳光房”,这是未来酱饼沐浴阳光的专用场地。朱伟良还打算在越城区快阁苑市场设立门市部,作为未来偏门酱园产品展示、销售的据点。

绍兴人熟悉的偏门酱油,将以新的形式触碰时代、走进大家的生活。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宏超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