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学堂全称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由民主革命家徐锡麟、陶成章创立。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体育专科学校。大通学堂1963年被列为浙江省文保单位,但一直被移作它用,直到1982年才逐步被收回,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大规模修复,基本恢复全貌的大通学堂于2001年10月1日再次对外开放。2001年10月2日,绍兴日报以《大通学堂昨起试开放 修缮后面积扩大一倍》为题曾作报道。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瑾和徐锡麟小时候怎么读书吗?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昨日,越城区胜利路大通学堂东侧教室内,管理员危晓进正在给前来参观游览的几名小游客上课。这里模拟的是当年徐锡麟为大通学堂学子上地理课的场景,讲台上摆放的地球仪在酱色的课桌椅前格外显眼。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讲台上的危晓进讲得娓娓动听,台下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大通学堂专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开设的“辛亥一课”。“每年趁着长假,一些游客和市民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危晓进说,和其他景区比,大通学堂人气不算闹猛,但作为革命遗址却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如今,这段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有了新表达。记者注意到,在礼堂正中革命烈士的人物群像照跟前,竖立着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位烈士的铜像,左右两侧墙面,分别是他们开展光复活动的大事记和光复会活动史迹的版画陈列。
游客林玲是昨天大通学堂的首拨游客之一。“我一直对辛亥革命历史很感兴趣,从绍兴旅游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大通学堂后,决定趁着假期来实地看看。”她说,尽管学堂整体范围不大,但陈列的翔实史料还是让她很受触动。
市民俞先生则是在烈士塑像前一边给自己13岁的儿子拍照,一边给儿子讲述烈士故事。俞先生说,之前书本上看到过大通学堂和几位名人的小故事,儿子一直很好奇,想多了解一些。趁着假期,他便带着儿子来上这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通过自己的讲解,激发更多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这是让危晓进最欣慰的事。她说,很多游客市民总觉得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很遥远。但到过大通学堂后,才知往事并不如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为进一步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大通学堂特意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解一系列辛亥人物小故事,与烈士合影发朋友圈,通过互动让学堂景区活跃起来。”大通学堂有关人士说,从目前来看,活动带动了人气,除了寻找历史记忆的游客外,烈士后裔前来寻根的也不少。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汤桂平 见习记者 张诗纯 编辑:杨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