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走近余华小说的日常叙事

2020-09-10 10:20

来源:越牛新闻

阅读作秀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文学鉴赏力,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接下来的问题是读什么?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婚姻如此,组建工作搭档如此,阅读亦如此。

经历着生活之日常的人们更容易接受文学的日常叙事。而日常叙事中要注意的是分辨力。年初,我把目光落在了书架上的余华小说长篇系列。

我偏好于余华小说,是基于余华小说的日常叙事,以及日常叙事中的非常态文本建构,使他的小说得以组建了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以其先锋的姿态感召着一个个后来的小说作者。

日常叙事是对个体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性表达的一种叙事状态。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揭示人生哲理,人的生存理想以及人性之美。简单地说,日常叙事是一种亲民的小说叙事,是小说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作贴地的飞行。也就是说,日常叙事是带有烟火味的小说书写。

余华小说首先是日常叙事,随后才是先锋叙事。余华小说的日常叙事在于故事与人物的日常性。余华系列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家长里短,用细腻的笔触书写社会底层的命运。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小说作者的创作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后一个阶段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向生活提取素材。前一个阶段的作品中留下作者的影子多一些,后一个阶段则懂得如何巧妙地隐藏起自己。而余华小说创作跳出了这一规律,他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求索着素材。这让他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他者的生存现状,被他收入小说的故事,很可能就在发生在海盐的某条老街上。

小说是一种在现实与虚构间来去的游戏。但所有的虚构都是为了无限抵达生活的真实。因为生活好比是一场热闹的假面舞会。

余华对《活着》的描写,相对于当代读者来说会产生一种年代感。福贵是一种祖辈式的人物。而且,福贵由富贵一夜跌入贫穷,后来为活着而活着的一切努力,似乎缺少了现实的说服力。《兄弟》是一部亲情遭受了物质主义践踏的壮丽而肮脏的闹剧,现实意义在于这种闹剧还在继续着。《许三观卖血记》描述的是一个以卖血摆渡命运困厄的小人物,他一生追求平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长在自己身上的毛发都不平等。余华对于《在细雨中呼喊》作过这样的说明:这虽然不是一部自传,里面却是云集了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感受和理解,以记忆的方式得到了重温。我猜想,余华与父母有过一段从城区搬到郊区生活的经历。这让我感受到了超常的阅读体验,是我想推荐给读者的一部余华小说。

我个人把阅读分成功利阅读与养成阅读两类。功利阅读是带有针对性的阅读,譬如,写小说的去读小说中的经典,这有点类似于会计去阅读税收法规,实用主义当先。而养成阅读则是一种杂糅博取,是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气”,是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我提倡养成阅读。

作者简介:王锦忠,浙江省作协会员,绍兴市作协副秘书长、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作品发表于《延河》《都市》《文学港》等十多家期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时光的飞白》、诗集《岁月拓片》。

作者:越牛新闻 王锦忠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