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有位老人收藏了这些宝贝!收藏家抢着要!

2020-08-06 22:15

来源:越牛新闻

“1974年4月5日,清明节,接桑树” “1974年7月28日,晴,高温,生产队下畈割稻,种田一天,工分12分,开早工拔秧3分,共15分工分”……

诸暨市马剑镇寺坞坪村68岁的村民陈兴潮,从1974年起,坚持在历书上写日记,写了46年,近半个世纪!翻看从前的日记,写的只有点点滴滴生活和劳动的真实记录,就是诸暨人常说的“做生活”。从穷山村到新农村建设,从贫困到小康,它们,既是一个人的“个人史”,也是时代的见证者。

现在,一个普通农民生命历程的46本历书日记静静的展示在村文化礼堂的陈列柜里,成为一道动人风景。陈兴潮依然坚持每天都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比如文化礼堂的活动,比如疫情期间的值勤等。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对他来说,都有闪闪发亮的记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年代久远的年历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书,如今已不多见,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历书,也称“通书”“宪书”,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太和九年(835年),就有木刻历书出现。那时,由于历书还是皇帝颁布历法的工具,所以又称它为“皇历”。后世的人们经常会提到的“翻翻老皇历”,大抵也是延续了这一说法。从前,每到岁末,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本历书。历书中不但有一年的节气时刻表、出生年份对照表等知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收藏市场中,一本品相并不完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书也在百元以上。而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历书,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见证,反映了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当下,历书已经成为一些藏家收藏的目标,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文革”时期的历书收藏颇受欢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何雯 通讯员 何珠华 何健松 编辑:倪妮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