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摆地摊政策松绑,摆地摊一时间成为老百姓口中的热门话题,不少人投身摆地摊大军,夜市里传出一声声吆喝。

对于一些摊主而言,摆地摊为的是图个新鲜,“赶个时髦”体验一下生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方小小的摊位,则意味着他们的全部生计来源。

张梅是个全职太太,她摆地摊想赚点钱贴补一下家用,为了这次摆摊她已经进了1万多元的货了。每天只能买出1-2双鞋,不是太赚钱,如果后续要收费了生意没有起色可以能会放弃摆摊了。
7月25日,出梅入伏的绍兴暑气渐盛,随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夜市支摊的热度。市区城东的尚1051夜市,摊位相当火爆。

开服装连锁店的老板宋琦从湖北来绍兴做生意22年了,现在在绍兴有多家服装店还在各大商场设有专柜。他来蹭蹭摆地摊的热度,顺便在自己的摊位里做个直播发个抖音,“有钱赚最好,没有钱赚也可以推广一下自己的服装的品牌。”
下了班的人们在地摊上选购日用品,或者买上几斤新鲜的水果拎回家,爱美的姑娘在服装摊前精心挑选,不时拿下一件在身上比量⋯⋯,数百个摊位沿街铺展百余米,灯光次第亮起,像一条波光涌动的河流。

傅丹红在摊位外吆喝。
90后傅丹红也在这里支起了一个小摊。“几天前,在绍兴越牛新闻里看到尚1051开夜市的相关报道,我就有了摆地摊的想法,和大学闺蜜娄丹一商量就来报名支起了地摊,现在的摆地摊是一种新文化,我们想做出不一样的地摊文化来。于是我们从擅长的服装、首饰结合自己工作室的产品,就做一家复古风的、有内涵的饰品、服装摊。从选饰品、配饰开始,到桌布、复古海报、复古皮箱、复古镜子等选购一切准备就绪,就这样开张了。”傅丹红说。

傅丹红讲述着为淘这张复古海报经历,她感觉有个这张海报让她的摊有了文化气息。
傅丹红和娄丹是一对大学闺蜜,在校时就梦想开一家服饰店,但是毕业以后遇到了专业限制,资金短缺等问题,只能从事了与服装无关的职业。但她们一直没有放弃梦想,直到去年底,两人商量决定开一家服装饰品工作室,做她们喜欢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服装工作室一开张又遇上了疫情,人气和客流也大不如前,于是两人想通过摆摊来推广工作室的品牌。傅丹红说:“从7月14日到现在,她们一共出摊12天,第一天就卖出6件,最多的一天卖出了17件,平均下来每天可以做两三百元的营业额,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

傅丹红整理自己的饰品。
从起初的羞涩放不开,到后来学会卖力吆喝招揽顾客,傅丹红觉得自己“脸皮厚了”。尽管算上物料和制作等成本,摆摊这些天没多少盈利,但没有亏损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摆摊期间,她们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到工作室忙服装设计和饰品制作,晚上6点半左右回家,花半小时做出摊的准备,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结束。连续多日睡眠不足,她们偶尔会感到头昏眼花,但并没有感觉心累,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获得的成就感总能打败疲惫,“万一我们创业成功了呢?我们年轻人梦想还是要有的吧!”傅丹红自信的说。

钱璐琪是在校大学生,做美甲师是她们的梦想。她想通过夜市在暑期里摆摊试试水,赚点学费为她毕业后开美甲店积累点经验。
很多伴着这一波地摊热投身“练摊大军”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地摊上寄寓了乐观的预期和想象。来自贵州的刘凯在绍兴做了5,6年奶茶流动摊贩了,对于地摊的看法就实际得多。

刘凯在自己摊位里玩着手机等待客户的光顾。
“现在好了,夜市来了,现在城管也非常友善,只要我们不占道妨碍交通搞好卫生都不来劝退,有时过了点界或占道经营也会对我门客气的劝解,我们不用在东躲西藏,人心稳定了,收入也稳定,干的就是踏实。”刘凯憨厚的笑着说。

买短袖的“五朵金花”,其中一个叫茹莺的告诉记者,她们家生意最好,因为这些衣服都是自己家服装厂的库存,摆地摊一定要便宜实惠,这样生意才会好,加上我们姐妹们会吆喝,周六周日卖个50件衣服不在话下。

高中生玮玮,在妈妈的鼓励下,来到夜市卖气球。玮玮妈妈说:她将来要出国的,现在让她出来锻炼锻炼,培养一下她的自立能力和陌生人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