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人民防空
相信
有很多人,听到过防空警报试鸣
有很多人,参加过防空袭疏散演练
还有很多人,去过人防商场
其实
人防就在你我身边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新中国的人民防空怎么起源的?
你,知道吗?
人民防空知识科普
人民防空,是指人民政府和军事部门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简称人防。(国际称“民防”,英文为 Civildefence)
我国人民防空的定义包括两个基本内涵。
一是和平时期为防备敌空袭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相关准备措施和行动, 即进行人民防空建设。
二是战时为防御敌空袭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 取的防护措施和行动,即开展人民防空袭斗争。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防空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或逐步把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减灾、救灾结合在一起,人民防空部门有的省、市已改称民防局或民防办公室,除了承担政府赋予的处置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人民防空正逐步向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方向发展。
人民防空渊源发展
新中国的人防事业是从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我东南、东北持续遭受国民党军和美军轰炸。为应对空袭威胁,1950年10月31日,新中国人民防空正式创立。
上世纪60年代末,面对苏联对我武装挑衅和核讹诈、战争一触即发的严峻局面,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全民大建人防工程的热潮,有效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当时就连很多偏远乡镇、农村,也都在大挖“人防工事”。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防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为增强国防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而显著的贡献。
今天的人民防空
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正式施行;全国各地政府、军事机关随即出台一系列《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使人防事业踏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健康轨道。 “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是新时期人民防空的三大任务。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防空的根本使命。 在不影响人民防空设备设施战备功能的前提下,国家支持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指挥、救援、信息、教育等资源,为群众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救灾服务。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民防既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战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屏障,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尽管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是进行民防建设的国家和地区却从二战时期的十几个国家上升到了现在的100多个,而且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
据国外公布的资料,美国目前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2亿人,占总人口的57%,前苏联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8亿人,占总人口的68%,瑞士、瑞典修建的工程可容纳总人口的85%以上,以色列修建的工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而日本仅修建的地下商业街和大百货商店的地下售货场,总面积就达200多万平方米。总起来看,当前世界各国对民防工作都十分重视。
作者: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