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被征迁的绍兴市青少年宫要干啥?答案来了,因为他!

2020-06-03 07:03

来源:越牛新闻

明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徐渭故里绍兴,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青藤社区综合保护项目,该项目是继阳明故里之后的又一重大文化项目,将以现有的青藤书屋为核心,新建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青藤广场,以此打造青藤文化核心区,还原徐渭的真实一生,打造绍兴古城又一张金名片。

徐渭(1521年—1593年),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后世之人对他的书画尤其推崇,书画大家吴昌硕评价徐渭“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二馆一广场”呼之欲出  

5月13日,绍兴前观巷11号即绍兴市青少年宫被征迁、即将变身为绍兴师爷馆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青藤社区综合保护项目始于今年3月,它以打造青藤文化核心区为重点,配合周边老旧民居的改造提升,最终形成一个以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为核心的文化区域。项目由绍兴市文旅集团负责,前期主要打造青藤文化核心区,旨在深入挖掘古城的名人资源,还原一个真实的徐渭。

记者来到绍兴市文旅集团商旅文化公司时,能够感受到公司的忙碌氛围。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继阳明故里之后的又一重大项目,明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如今2020年已过去近一半,征迁才刚刚启动,工期非常紧张。据悉,2019年绍兴市文旅集团对青藤书屋及周边3个台门进行了改造提升,2020年便投入到青藤社区综合保护项目中。

青藤社区综合保护项目,北至人民西路,西至环山路,东至解放路,南至前观巷,总面积约 12公顷。核心区范围面积约4.06公顷,包含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和青藤广场。除此之外,还建有专家研究室、配套餐饮、文创用房、青藤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名家工作室等。

青藤书屋,位于越城区大乘弄10号,一处具有园林特色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据《山阴县新志》载:“青藤书屋,前明徐渭故宅。”2006年5月,青藤书屋和徐渭墓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本次青藤文化核心区的打造,虽以青藤书屋为基础,但对于该处建筑,将不做改动。

徐渭艺术馆,将在绍兴机床厂的原址上建造。绍兴机床厂于1994年改制,后搬离此处到了河山桥。20多年来,厂房一直闲置。据了解,徐渭艺术馆用地面积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995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建筑通过钢、玻璃、混凝土、铝合金等材料的运用,将创造有节奏的、流动的、静谧的、适应于当代艺术陈列的空间,追求一种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相吻合的建筑风格。

绍兴师爷馆,将在绍兴市青少年宫原址上建造。1954年,开明绅士张琴荪之子将绍兴前观巷11号——一座风格古朴典雅的四合院捐献出来,当作市青少年宫。日前,市青少年宫已经腾空,记者到访此地时,已被辟为了项目指挥所。

青藤广场将坐落于徐渭艺术馆的正南方,用地面积2290平方米,建筑面积966平方米。广场设计借鉴徐渭《山水图》的墨韵笔法,如一幅水墨画,抽象出黑山白水的生动肌理,一头是山,一头是水。水瀑嬉戏,提供了互动的水景体验;瓦山观游,提供了观演集会的需求。

据悉,本次的规划方案严格按照《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来制订。“工程建设将严格保护地块周边传统街巷、传统建筑、空间肌理,建筑设计提取绍兴传统建筑元素,保护绍兴传统台门风貌,妥善协调现代社会发展功能需求与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矛盾。”采访中,现场人员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该片区不少地面用青石板铺就,有些台门院落采用石销墙,这些绍兴传统民居和石板路,都将被保留下来。此外,机床厂斑驳的院墙,也将被保留,徐渭艺术馆将在院墙内进行修建。

各方呼吁近二十载

跨入青藤书屋的漆黑大门,站在小巧优雅的庭院内,清风拂面,百杆翠竹随风摇曳。沿庭中卵石小径,穿过一个洞门,上书“天汉分源”,可直通书屋,书屋青石做柱,粉墙黛瓦,地面用石板铺就,古朴而雅致。书屋南檐下,是方不盈丈、水清见底的天池,池西植有青藤一株。在天池的东南首,是一株已有230余年树龄的古树名木——女贞。书屋之后是内室,青砖铺地,如今被辟为徐渭文物陈列馆。内室北面,是一小天井,并有一眼古井……

这一方占地400平方米、环境清幽的园林,是许多中外书画家的朝圣之地。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舒建新、中央美院教授娄家本,都用“朝圣”来形容对青藤书屋的膜拜。

20世纪90年代,娄家本在瑞典一美术馆看到徐渭的画作,长久地驻足欣赏,久久不能移步。馆长见状告知他,徐渭的画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可见,徐渭的画作也影响了西方的现代艺术。”娄家本说。

青藤文化核心区的打造,对于绍兴人而言,亦是一件期盼已久的事情。2001年,在徐渭诞辰480周年纪念活动上,时任绍兴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的何信恩就呼吁打造以青藤书屋为核心的徐渭在越踪迹图。他认为,徐渭在绍兴的故居至少有10多处,如塔子桥、目连巷、酬字堂等地都住过,何止青藤书屋,他建议以青藤书屋为中心画出徐渭在越的踪迹图。

令他唏嘘不已的是,近20年过去了,曾经参与呼吁的不少老同志都已作古,终于有幸能够看到绍兴大做徐渭这篇文章,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愿。

这些年,来自国内外的呼吁时有传来,尤其是2016年,在绍兴举行纪念徐渭诞辰495周年纪念活动上,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好好做做徐渭文章。

著名画家吴山明在会上动情地说,每到绍兴,出席各种画展,遇到文化界的领导,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绍兴要用文化铸魂,能否把徐渭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放到与王羲之一样的地位,绍兴有兰亭书法博物馆,能否修建徐渭美术馆,征集徐渭的真迹,给徐渭一块地,给中国画家一个朝圣的地方?”

为了佐证徐渭的艺术价值,吴山明讲了一个亲眼目睹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他随潘天寿外出,潘老意外看到徐渭的一幅画,鉴赏了半天,才依依不舍地归还……这一细节可见徐渭在潘老心目中的地位有多崇高。

浙江画院院长孙永称,在绍兴这块名士大家辈出之地,他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便有徐渭——“如果你读懂了徐渭的笔墨精神,那么中国画的大半个世界都归你了。”

在这次纪念活动上,绍兴书画院院长田一平呼吁,打造徐渭书画院。

洗却经年尘,华光得再清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明代袁宏道誉绍兴“士比鲫鱼多”,毛泽东称绍兴为“名士乡”。二十五史有关绍兴人的传就有262篇,数量之多,国内罕见。徐渭就是其中之一。

“绍兴群星灿烂,各领风骚。绍兴是徐渭出生、生活、去世的地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做好徐渭这篇文章,可以改变绍兴旅游鲁迅故里‘一枝独秀’的局面。”绍兴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认为。

创建青藤文化核心区,对于徐渭本身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认识的徐渭,有历史真实的徐渭,有小说剧本中的徐渭,也有民间口头传说中的徐渭,需要我们“洗却经年尘,华光得再清”。徐渭一生,坎坷潦倒,贫病交迫,充满了悲情色彩,在其73年的人生旅途中,历经7年牢狱、8次落第,九死一生,最后落得蜷缩在一堆乱稻草中赤条条地离开人世。

绍兴一直致力挖掘徐渭文化。2007年“徐文长故事”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徐文长故事只是徐渭的一个侧面,聪明机智,爱打抱不平,类似一个绍兴师爷的角色。

事实上,徐渭更是一个怪才,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歌、散文和戏剧,都有很高的造诣。袁宏道称他为明代第一诗人,汤显祖对他深为倾慕,郑板桥宁愿在他门下当“走狗”。

拂去历史蒙在伟人头上的尘埃,让一代奇才的高尚情操与艺术遗产重放异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青藤文化核心区应成为全国徐渭事迹陈列的中心和研究交流与成果展示的高地。当然也应该是新的旅游亮点。”何信恩在采访中说。

张大风,绍兴籍画家,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于绍兴打造青藤文化核心区项目,他非常关心。“艺术圈对徐渭的了解是不够的,尤其对他的评价多为负面,认为他是疯子,最后穷困潦倒。这种刻板印象和《明史·徐渭传》的传播有很大关系,其中引发前述评价的记载是:等到徐渭的幕主胡宗宪被投入监狱,徐渭害怕灾祸及身,于是装癫狂,竟拿巨大的锥子刺自己的耳朵,深入几寸,还用椎子砸烂自己的阴囊,但都没有死掉。后来,又杀死了后妻,被判死罪,关进监狱,他的同乡张元忭竭力挽救,才得免除死罪。

“徐渭的一生的确十分悲情,但是他的艺术成就却无比辉煌,当下对于徐渭的研究,要多从诗、书、画出发,还原他当时的状态,还原真实的徐渭。”张大风说。

“中国书画史上有两座高峰,书圣王羲之和‘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徐渭。绍兴对两位先贤似乎有点‘厚此薄彼’,推崇王羲之的兰亭文章臻于极致,徐渭则长期备受冷落。 绍兴有王羲之,成为书法上的一块高地,设有兰亭奖;在美术上,可以围绕徐渭,打造美术界的高地。在配套建设完成之后,筹办高规格的活动,设立徐渭奖,使其成为中国美术最高成就奖。”张大风说。

“青藤文化核心区的创建,是绍兴古城保护利用很重要的一部分。书圣故里、阳明故里、鲁迅故里,如今围绕青藤书屋进行保护利用,能够把绍兴的名人故居连成一片,充分展现绍兴的名人风采。”市文旅集团商旅公司董事长胡坚锋说。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於泽锋 文/摄 编辑:王丽丽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