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边,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淡水鱼水族馆正在建造中。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这个淡水鱼水族馆的陈列大纲已经敲定。从陈列大纲里,绍兴渔业的变迁一目了然。
A 绍兴渔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绍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特别是悠久的渔业历史,在我国的渔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石器时代,绍兴就出现了原始的渔业。”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戚正梁负责此次淡水鱼水族馆的具体筹建。
“布展设计及施工一体化招标,将于5月举行。”他告诉记者,按照已经敲定的陈列大纲,这个淡水鱼水族馆将分为序厅和水乡渔史、起源与演化、水乡与资源、活体水族、互动展区这五个板块。
第一部分水乡渔史,介绍的就是绍兴渔业的发展历史。自新石器时代开始,绍兴就出现了从事网罟(gǔ)的活动。人们开始消费鱼类,并制作各种捕鱼用的工具如木桨、陶舟、结网等,开创了绍兴渔业的开篇。而春秋末的越大夫范蠡在南池、坡塘养鱼,开创了中国堰塘养鱼历史,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
“在我们的设想中,将以复原场景的形式,制作范蠡在会稽山下凿池养鱼立说的场景。”戚正梁说。
到了唐宋时期,绍兴开始引进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进行养殖,开创了极具绍兴特色的外荡养鱼模式(在湖泊和串连湖泊的水间河道养鱼),延续至今。到了宋代,开始出现活鱼运输,鱼苗生产也繁荣起来。
中华鲟
长吻鱼骨
刀鲚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会稽、诸暨渔户“每春初,江州有贩鱼苗者,买放池中,辄以万计。方为鱼苗时,饲以粉。稍大,饲以糠糟。久则,饲以草。”这表明,其时绍兴人已掌握鱼苗、鱼种饲养技术。
“在这个板块里,还包含了渔船和渔具演变史等专题。”在戚正梁看来,渔船是渔业的基本生产工具,由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到春秋战国晚期的拼板船、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的机动船,到如今的现代化渔船,这些渔船的发展历史反映的正是社会发展水平的蒸蒸日上。“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最早也是用于捕鱼的,是绍兴早期的渔船之一,后来慢慢才演变成了江南水乡常见的内河运输工具。”
B 绍兴现存的淡水鱼多达100多种
鱼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
戚正梁告诉记者,几年前,当时的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对绍兴的鱼种进行过一次详细调查。结果显示:绍兴本地鱼类品种多达100多种。“这100多种绍兴本地鱼种,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收进了《绍兴鱼类图鉴》,这为我们这次筹建淡水鱼水族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淡水水体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水生生物,它们是水体中最活跃的成分,每种水生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水生生物,让平淡的水体增添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让水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活体水族将是这个淡水鱼水族馆中最具可看性的部分。“我们将通过20组鱼缸展现绍兴本地不同生态系统(溪流、湖泊、江河、湿地、河口)中的水生生物,同时以各洲分类,通过16组活体养殖展示国内外的淡水水族,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国内外各地不同水域各类水族的生活场景。”戚正梁说。
也就是说,在这个淡水鱼水族馆里,不仅可以看到绍兴本地的中华鲟、刀鱼等100多种鱼类,还能看到亚洲的龙鱼,泰国的虎鱼,南美的七彩神仙鱼、巨鱼、食人鱼,北美的太阳鱼,非洲的象鼻鱼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鱼种。
蛇鱼句
鳡鱼
马口鱼
招标完成后,有关活体鱼的收集、储备工作也要同步进行。“活体鱼与一般的展品是不同的,在进入水族馆之前需要有一个暂养适应的过程。”戚正梁告诉记者,除了活体鱼的收集,鱼类化石的征集、鱼类标本的采集,也需要一个过程。“预计正式开馆时间是在明年年底。”
此外,互动展区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多彩生态沙池,是利用投影技术让观众用沙子构造出绍兴的山山水水,在动手的过程中认识绍兴的地理知识。电子钓鱼,则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观众知道鱼类生活的水层(深度)和食性。还有,观众可以对着大屏幕,学习像鱼一样游泳。或者进入淡水世界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鳄雀鳝的模型嘴中,试试它的咬合力。还能利用模型、投影技术等,与中华鲟沟通互动。
(本文图片来源于《绍兴鱼类图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编辑:施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