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社区防控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4月10日湖北省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下,近几日个别省份出现聚集性病例,提示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各地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病例,做好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社区应做好
出院患者心理干预等工作
“人生下来哪有不生病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治愈出院或即将出院的康复患者回归社区后,不能另眼对待,“如果没有湖北、武汉人民的付出,就不能有现在‘一花独秀’的局面,当存感恩之心”。
陈越良说,社区应及时准确掌握出院患者基本信息,配合定点医院建立随访登记制度,做好隔离观察、定期探访、心理干预和健康监测等工作;督促出院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做好室内通风和日常清洁,避免外出活动。
陈越良表示,为了让出院患者更好回归社区,社区要继续做好环境清洁消毒,部分居民对出院康复患者有担心甚至排斥心理,根据专家意见,这个担心没有必要。社区要做好解释,引导社区居民消除恐惧心理。有条件的社区可在征得出院患者同意后,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引导出院患者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公开隔离情况,交流抗疫经验,促进包容理解。
陈越良强调,社区要做好应急方案,一旦发现出院患者再出现“复阳”,或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处置,配合医疗机构尽快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并通知社区做好消毒,加强出入居民健康状况监测。
据介绍,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即将联合印发社区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区分低中高风险地区和未出现病例、发现病例或者暴发疫情、传播病例三类社区,精准精细提出做好社区防控、社区服务、居民参与的具体策略,并分别明确信息化应用的具体任务,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社区防控机制。
社区科学防控有妙招
针对如何优化社区管控措施的提问,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李美红介绍,在社区防控方面,一是要做好防控,二是要做好服务。
在防控上,他们是守好三道门,即“大门、楼门和家门”。在大门上,验证、测温、扫码、登记四步进行;在楼门上,用好门禁、做好宣传、定时消杀;在家门上,为空房户张贴温馨提示骑缝单,为返京人员张贴《致芳邻的一封信》。
在服务上,聚焦三类人:一是社区居家观察人员,社区为他们每一户成立6人关爱小组,每天为他们提供送餐、送快递、生活垃圾处理,最多的时候社区一天同时为150户进行服务。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5000余次的服务。第二类人群是社区的孤老、孩子,还有残疾特困家庭人群,社区盯紧他们的切实生活需要,为他们提供上医院代购药、送菜、抬担架等服务200余次。第三类人员就是聚焦社区休闲场所聚众打牌,还有商铺门前扎堆聊天不戴口罩的人群,社区用石景山的品牌“老街坊劝导队”,对他们每天进行劝导,避免了人员聚集扎堆。
低风险地区允许
相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社区
针对快递、维修、家政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入门难问题,陈越良表示,各地要落实中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要求。
陈越良说,现在仍维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地区,要统筹复工复产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及时逐步调整社区防控策略。其他地区特别是低风险地区或未发生病例社区,重点加强核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码,在做好出入登记和体温检测后,允许相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社区。对于伪造健康码躲避检查人员,各地要制定相应处罚措施,一旦发现,依法从重惩处。
作者: 编辑:钱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