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拓出集群制造新天地

我市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大会反响报道之二

2020-03-16 08:0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制造业强则绍兴强,大会提振了对我市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信心”“做强绍兴制造这一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推进融合拓展,加快集群价值链整合与重构,这给每一位企业家都指明了可见的方向和可期的方法”……

刚刚召开的全市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大会,对我市发展“双十双百”现代制造业集群作出了具体部署,让我市企业倍感振奋。 

传统产业植入“智慧因子”

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早春三月,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智慧印染新项目,正在加紧安装设备。“纺织产业是传统行业,但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企业未来在制造端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数字化。”迎丰科技董事长傅双利说,大会明确提出了“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传统产业赋能”,这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必由之路。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我市着力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最强工业大脑’,实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市数字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小彬说,目前,我市医药、化工、金属加工等企业较早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但还有不少企业依靠利用传统技术生产,不利于现代集群产业发展。未来,新技术将不断赋能到各制造业。 

浙江佶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制造业集群发展,对我们服务商来说,是一个大利好。”佶福科技董事长曾福长说,复工复产以来,很多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意愿增强,尤其是纺织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与产品不良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知名的铜加工企业,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有效缓解了人工不足的压力。”海亮股份董秘钱自强说,2018年启动数字化改造以来,车间的员工需求大幅减少。“未来,海亮股份在全球的15个生产基地都将朝着智能化、无人化目标不断迈进。” 

新昌智能装备小镇,入驻高端装备规上企业已有33家,是省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之一。“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小镇全面提升发展能级指明了方向。”新昌高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卓敏说,今年小镇的重要工作,是积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业集群。

产业集群加快“5G+”应用

绍兴在5G工业互联网布局上动作频频。

在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据中心通过5G信号派发生产指令,弹簧机生产线接收指令信息后就能开始生产床垫弹簧。这是全国家具行业首例5G工业互联网实践,也是绍兴利用5G技术建立的首例工业互联网应用。

“现代制造业集群是多维、立体的制造模式,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创新。”喜临门总裁杨刚说,只有深化创新驱动,聚力数字赋能,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转第5版

增强产业集群的影响力。2018年12月,公司用上了“5G+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合格率提升9%。下一步,公司将着力推动智能物流和智能仓储在7大制造基地的全面升级,逐步提升大数据在品质检验的应用。

“绍兴传统制造业要拥抱新技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总经理屠民军说,5G时代已经到来,绍兴市被列为全国5G首批试点商用城市。作为电信企业,他们将积极推动5G赋能绍兴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推动更多绍兴企业的5G应用方案落地,携手共同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

诸暨大唐是全球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5G技术为众多袜业注入了创新动力。“5G技术将应用到各行各业,小小的袜子也不例外。”浙江创博龙智总经理彭密表示。在大唐袜业大数据中心,产业链的数据已覆盖袜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信息库可以分配订单给产能闲置的工厂,也可以给企业提供最新的销售数据,更好地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这打破了传统行业“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袜品全生命周期的自助管控、流程优化、供应链协作、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功能。

产业集群要“牛”起来

在嵊州领带领军企业巴贝集团的养蚕车间,养蚕无需桑叶,不看季节,蚕宝宝吃配合饲料,住无菌智能房,几千年的养蚕模式被颠覆。“产业集群要‘牛’起来,关键还在于创新能力。”董事长金耀说,正是因为养蚕模式的新突破,中国将在真丝原料市场更有国际话语权。“投资20亿元的二期项目上马后,企业年生丝产量有望达到1.3万吨,彩色蚕丝、强韧蚕丝等全新产品正在培育。”

同在嵊州,智能厨电产业也成为我市5个优势制造业集群之一。“嵊州有62家规上厨电企业,但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内产业链也有待完善。”嵊州市经信局副局长王哲峰说,大会提出了“四个链”,也就是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这为嵊州建设智能厨电制造业集群提供了可操作的方向。以产业链为例,嵊州厨电一直缺乏控制器、炉头等相关配套企业,这将是未来补足补强的重点。“强‘四链’的工作做好了,制造业集群自然就会牛起来。”

在越城区,随着签约落户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应用的全产业链,以及集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按照大会提出的‘建链、补链、强链’思路,我们要继续加大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招引平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企业等。”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任宇说,产业链完善了,项目自然不愁。“两年前在外招商时,许多企业质疑绍兴能否做芯片,但现在企业们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形成。”同时,随着引进的校地合作平台以及本地高校、企业研发中心等发挥作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也会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就在前方。

作者:记者 王旭东 诸丹萍 唐洋洋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