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榧香千年道谷来

2019-12-17 13:21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香榧森林公园。(图片由谷来镇政府提供)

会稽山下,小舜江源。谷来,乃稽山舜水间孕育的一方嘉峪仙境。这里,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与淳朴的民风亲和相融,凝结出一幅飘遒流逸、玲珑清雅的纯美画卷。这里,虞舜的传说随着小舜江水流传千年,世代安居于此的人们绵延着悠久的姓氏文化。这里,更因一颗神奇的坚果而名闻天下,榧果累累,香飘万里。

榧岭秀色 张法汀 作

崇贤追孝

谷来,因“舜耕于此,天降嘉谷”而得名。这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名字,自诞生起就与中华民族的上古先祖——舜息息相关。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尚书》称:“德自舜明”。《史记》说:“天下明德自虞舜始。”虞舜是中华民族“孝悌、仁义、兼爱”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继承发扬了尧创立的“天下为公”禅让制度。

会稽山,相传为虞舜巡狩崩葬之地。崇敬人文始祖虞舜,历来是会稽山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史载,仅历代兴建的舜王庙就有22座之多,同时还有不少祭祀舜母娘娘、舜之弟象、舜之舅、舜之岳父等寺庙。

吴山舜王庙,就是其中之一。谷来三村,乡间曲折小路,让人顿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曲径通幽,一片茶园边,舜王庙巍卧于此。虽然,相比于王坛的舜王庙,这座山村中的庙宇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一点也不影响村民们的虔诚。村里的老人们也已经说不清,这座舜王庙究竟建于何时。但一种草根的民间祭舜大典,却在这里代代相传,绵延四方。

相传,舜王的生日为农历九月廿七,因为他曾“躬耕于此”,旧时谷来镇各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舜王生日的三天前,即九月廿四,要把舜王从舜王庙接到各村巡游,享受百姓的供奉、礼拜,九月廿六那天再送回舜王庙。而为了让迎送的仪式显得更加隆重与热闹,村民还自创了一种罗汉会。

这种罗汉会,一般由村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发起,入会时资金随缘乐助,并邀请授艺。长枪、短棍、大刀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皆有,但都以基本功为主。巡游时,三声号响,由蜈蚣旗开路,接着挑道具,唢呐锣鼓一齐吹奏,最后为十八罗汉队伍,浩浩荡荡,甚为壮观。所到之处,由村长率村民迎送,赠糕点茶水,招待食宿。

不过,1949年以后,这样的罗汉会就没有举办过了。一直到2012年,谷来三村的村民们自发举行了首次草根祭舜大典。大典仪程,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擂鼓、鸣金、敬献五福、奏乐、放铳、鸣炮。叩首、恭读表章、财神赐福、请寿、社戏、巡会、回殿等等,祭祀活动隆重肃穆且充满了浓郁的虞舜古文化遗风。此后,这便成了一年一度延续至今的民间活动。一曲《虞舜颂》,也在谷来一带的会稽山腹地广为流传。

舜,这位上古先祖,不仅给谷来的百姓带来精神食粮,更在此地留下了一溪源头活水。小舜江,这条以舜命名的绍兴母亲河,穿镇而过,滋润着两岸百姓的物质生活,也给下游的人们带去千年的福祉。

香榧文化博物馆。  徐霞鸿 摄

榧果飘香

香榧,则是这片稽山舜水孕育的一种神木。古人云:“木之奇者,有稽山之海棠榧桧。”集天地之精华,取古今之文理。香榧,见证了会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对世代生活在会稽山脉深处的谷来人来说,记忆中一代代人老去,一代代人出生,只有香榧树生生不息,相伴终生。

谷来镇吕岙村,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为一座香榧文化博物馆而声名鹊起。这座建于乾隆十年(1745)的古建筑,原是村里的黄氏宗祠,里面供奉着吕岙黄氏的先祖,仅从这一功能上,和别处的宗祠并没有啥明显不同。其构造与其他宗祠也大致相同,一厅一戏台两厢房。不过,当村民告诉你,这个宗祠在建造时,是以千年雄榧树为主要木料,你是不是会惊讶得合不拢嘴?据说,屋柱环抱最大有1.1米,整祠用香榧木料达500立方米。

谷来人进行香榧树种植和嫁接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这个黄氏宗祠里的香榧木材,便是最好的物证。在这个博物馆的二楼,还珍藏着一件与香榧有关的物证,就是那块“我泽如春”匾额。据村里的老人说,这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徐文长的手笔。传说那一年,徐文长与一帮文人骚客到吕岙游玩,见此地山清水秀,榧果累累,灵感大发,随后写下了这四个字,贴在村口镇东庙门外的墙上。村民知是徐文长的亲笔,特制了一幅匾额,挂在原来的地方。据说,“文革”期间,吕岙村民把这块匾额涂上红漆写上“大会堂”改挂到了黄氏宗祠里才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这个在吕岙村黄氏宗祠的基础上改建的香榧文化博物馆,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用千年香榧木建造的香榧文化博物馆。馆内不仅介绍了黄氏的由来及用香榧木建造祠堂的缘由,还详细记述了香榧的育苗、施粉、采果、晾干、剥壳、炒制等代代传承的民间技术,收藏了榧农从古到今的生产农具及生活器皿,还收集了大量关于香榧的民间文化故事和歌谣。

不远处的袁郭岭村,则因为香榧森林公园而闻名。该村地处会稽山脉中段主峰龙头顶东南坡,与诸暨市赵家镇、柯桥区稽东镇相邻,是浙江会稽山区香榧成片分布面积最大、栽培历史最悠久、品质最优、文化最深厚的区域之一,拥有古香榧树群60个,其中香榧古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5000株,五百年以上的3000株,千年以上的100多株。

车子盘山而上,恍如进入世外桃源。成片的香榧树盘根错节,有的直耸入云,有的伏地再生,呈现出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一棵棵历尽千年风霜,依然郁郁葱葱的古树,集果用、药用、油用、观赏等众多功用于一身,积淀着几千年中华民族厚重历史,还蕴含着生态、科研、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价值。2013年5月,“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嘉木神树,所产佳果,世之珍品。宋苏东坡在所赋《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中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香榧既是物质的,更具有很多精神的内涵。一树香榧其乐融融,三代同堂,四季常青,适应自然,吸取精华,奉献社会,这就是其人文价值。

马姓绵长

稽山、舜水、神木,这是大自然对谷来人的馈赠,也是谷来人世世代代在此安居的家园。谷来镇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姓马,嵊州甚至绍兴绝大部分的马姓也多出自这里。

马溪马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谷来镇政府西北,往绍兴方向约8公里,就到达马溪村地界,绍甘线穿村而过,这里车水马龙,人气很旺。这里的村民,90%以上都姓马。一部纸张泛黄的《剡北马氏宗谱》,已经过10次修缮。明嘉靖二十八年(1548)始修,最近一次修谱则是在民国25年(1936)。

从历史上来说,住在马溪村的马氏先祖是战国时期的一员大将,名叫赵奢。公元前270年,赵奢率军打赢了秦军,赵惠文王把马服(河北邯郸北)一地封给了赵奢,赐封马服君。赵奢的子孙们当初都是叫“马服什么”,后来把“服”省了,改为单姓“马”。

西汉时期,马家后代又迁到了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那么他们又怎么到了嵊州的马溪村呢?这还得从北宋时期说起。那时,扶风县有马涓者,字守澄,任宋室台谏大夫,配夫人赵氏,继娶陶氏,生二子为马政和马敏。

南宋皇帝赵构听闻金人打来,就往南逃,马敏在江苏为官,也跟着皇帝一起南逃,就这样到了谷来,当时这里叫曲溪,后来改叫马溪了。因为是逃难,这些马氏的老祖宗都窝在山坳里,后来才搬到了山脚下,也就是现在的马溪村位置。为什么当初马敏逃难时,会选这个地方?从空中俯瞰,这个村的地理位置确实不错,一条小江绕着村子,四周又是青山。

马村马氏,同样是来自陕西扶风。马村马氏的始祖,名叫马华,于唐乾宁二年(895)迁居剡北富顺乡(今谷来镇)。其后子孙延绵不绝,马村遂成为嵊州马氏发源地之一。马村马氏是分布最广、衍村最多、人口最盛的一支,越地马氏大多源出于此。在嵊州主要分布于谷来镇的马村、举坑、城后、下坂、双溪、横路坑、铜坑湾、举头坑、上显潭,崇仁镇的马仁、横下、湖下,鹿山街道的马家、下马、马家庄,甘霖镇的西山楼,长乐镇的小昆,仙岩镇的谢岩、岩头,三界镇的花里头等村落,以及浦口街道和剡湖街道。另外还有大量的马氏子孙迁居上虞、诸暨、新昌、绍兴、义乌、余姚、东阳、余杭、安吉、临安等地,自成一族,发展成村。

千百年来,马氏族人代不乏人。国学大师马一浮、人口学家马寅初、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等均出自马村马氏,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则出自马溪马氏。

主政者说

马春波

谷来镇党委书记

会稽山西麓,一棵棵千年古榧,诉说谷来,诠释谷来,福泽谷来;小舜江是流动的时光之水,与虞舜文化相呼应,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一座座伫立在溪流上的千年石拱桥,像静止的时间,处处彰显谷来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这片美丽的沃土上,我们凭着逢山开路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以守护一江清水为己任,抓创新之举,谋未来之局,谱旅游之章,着力打造“特色谷来、品质谷来、魅力谷来”。

地名说

舜耕于此,天降嘉谷

位于嵊州西北部的谷来镇,四周群山环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据宋嘉泰《会稽志》引唐梁载言《十道志》记载:“舜耕于此,天降嘉谷”,故名“谷来”。 

民国元年(1912)属顺安第一乡,民国21年曾称谷来镇,后仍属顺安第一乡。1950年设谷来乡、九里斜乡、举坑乡、吕岙乡。1956年,谷来乡、举坑乡及九里斜乡一部分,连同吕岙乡的石仓、高平山和从绍兴县划入的大严、陶家合并为谷来乡。1958年为北山人民公社谷来、吕岙管理区,1961年为谷来、吕岙、显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人民公社体制为乡建制,1985年谷来乡改设为建制镇。1992年5月,吕岙乡(20个行政村)、显潭乡(16个行政村)并入谷来镇。

风情园

玉成桥

横跨于谷来镇一村砩头自然村东江之上的玉成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成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的古桥,是国内少见的弹孔椭圆拱,其上部呈悬链线型的石拱桥。

桥全长41.47米,是旧时嵊州城区至谷来的必经之处。整座建筑呈“乛”字形,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构成。主桥呈南北走向,桥面筑平台,宽4.72米,中央铺正方形桥心石。拱券用58层梯形石叠砌,净跨12.50米、矢高6.30米。拱劵西面铭石镌刻“玉成桥”及“道光丙申腊月,举坑马正炫建造”字样,东面只镌刻“玉成桥”三字。引桥长20.60米,宽2.90米,由西向东拾级向上,与主桥垂直相接。

玉成桥是嵊州先民成功运用悬链线型拱这一先进科学技术的典范。这种拱形不仅使桥造型美观、结构独特,而且还起到降低桥坡、加大桥孔流量的作用。1992年5月5日,中国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考察玉成桥时,对此作了充分肯定。作为嵊州至绍兴的交通要道,玉成桥历经百年寒暑和车马践踏、重压而能保持其较大跨度的拱劵完好无损,充分显示了其设计的科学性。

举坑祠堂

位于谷来镇举坑村的举坑祠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

建筑坐东朝西,南北阔21.60米,东西深27.70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门厅、戏台和正厅,两侧配厢房。正厅五开间,面宽21.60米。门厅、正厅、檐廊船篷轩,花篮式悬柱,檐枋、牛腿雕刻精致。

戏台单檐歇山顶,藻井较有特色,穹窟部分分设二十一踩十昂斗栱二十四组,每组斗栱间以短机修饰,呈北向旋转收缩至顶,四周配以木雕图案,密集的螺旋,恍似狂涛怒潮,飓风席卷,又似音乐的旋律。井口四周施船蓬轩。螺旋式藻井的设计建造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价值,在嵊州全市仅发现两座戏台采用这种藻井。

举坑祠堂又是举坑村望族马氏的宗祠,该祠堂格局规整,气势恢宏,建筑总体质量较好。现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霞鸿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