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3年7月18日,嘉绍大桥正式通车。七年来,这座世界级大桥平均每天车流量达到4.4万辆次,累计通行车辆已近8000万辆次。如今,大桥南岸的绍兴滨海新城日新月异,以前的沥海小镇变成了现代产业集聚的新城。嘉绍大桥像一个巨大的杠杆,助推绍兴融杭联甬接沪、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昨天,市新闻传媒中心“回望路标、坚守初心”新闻行动采访小分队来到嘉绍大桥进行探访。
2013年7月18日,嘉绍大桥正式通车。
通枢纽地位凸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进入嘉绍大桥,首先跃入你眼帘的是,钱塘江入海口上的六座白色塔柱。高大耸立的塔柱直插水底,其两边则用576根斜拉索将大桥连接成一体,而钢箱梁组成的桥体横跨半空。
时光回到2013年7月18日,嘉绍大桥开通的那一刻,首次来到大桥的人们都惊呼“见证了奇迹”。2008年底开工,历时4年多,这座长度超过10公里的大桥让钱塘江天堑变通途。
嘉绍大桥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大桥。在桥梁建设史上更是留下了很多项浓墨重彩的“第一”:世界首创多塔斜拉桥“双排支座+刚性铰”结构体系,首次研究提出了3.8米大直径单桩独柱和70米跨径连续刚构桥新型结构,是当前世界顶尖桥梁科技的集中体现……
跨越杭州湾,嘉绍大桥不仅改变南北两岸的时空关系,更是让绍兴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嘉绍大桥与上三高速相连,并穿越杭甬高速,与沪杭、乍嘉苏、杭浦、上三、杭甬等高速形成了一张“高速网”,绍兴一举成为长三角区域的交通枢纽,绍兴从钱塘江南岸发展轴上的一个“线性节点”城市,一跃成为直接吸纳、扩散上海辐射的“网络节点”。
嘉绍大桥跨越南北,滚滚车流日夜不息。
“2014年,大桥一年的通行车辆只有800多万辆次;到了2018年,通行车辆增长到了1600万辆次。”周大勇说,大桥开通七年来,车流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据了解,目前,嘉绍大桥日均4.4万车流量中,货车流量占比达到41%,货车占比超过了杭州湾大桥。通车七年来,车辆量增长显著,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伴随嘉绍大桥诞生的,是嘉兴和绍兴两地的两座新城。位于大桥之北的是嘉兴尖山新区,作为近邻存在的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而其边上的苏州,以及周边的苏南,同样是中国经济的最活跃地区之一。
位于大桥之南的是绍兴滨海新城,大桥开通后,绍兴去上海的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绍兴的区位优势迅速提升。
大桥开通以来,滨海新城和尖山新区成为绍兴、嘉兴两市打造“大桥经济”,拥抱“湾区经济”的生动实践,新兴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区、城市建设示范区已然屹立在大桥两岸。
滨海新城的德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钱伟每周都要通过嘉绍大桥,往返上海与绍兴之间。“厂房在滨海新城,技术团队在上海,两地来回往返,一点也没耽误事。”钱伟高兴地说,嘉绍大桥开通后,绍兴和上海之间距离拉近了,明显提升了团队的运营效率。
滨海新城位于上海、宁波、杭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嘉绍大桥开通后,滨海新城已经成为绍兴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据统计,2018年以来,滨海新城累计签约落户项目2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200亿元,其中不少项目就来自上海。
在越城区集成电路小镇,首期投资超50亿元的中芯国际绍兴项目,主体工程今年6月已结顶。“中芯国际”的总部也位于上海,绍兴是其重要的生产基地。未来,绍兴将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快打造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制造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
社会各界普遍充满了期待。“大桥开通以来,绍兴北部已成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绍兴多年以来成为长三角‘金南翼’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章融说。
激情挺进“湾区时代”
从“山阴时代”走向“鉴湖时代”和“杭州湾时代”,嘉绍大桥的开通是一个重要节点,绍兴这座千年古城,发出了“向北挺进,向湾区挺进”的号令,大城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城市奋进,平台先行。去年6月,我市召开首届绍兴发展大会,“绍兴滨海新区”一词首次在发布会上对外公布,这是绍兴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最新起点。根据省政府出台的行动方案,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打造成世界级湾区,绍兴滨海新区与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共同构成环杭州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从地理上看,位于嘉绍大桥南岸的绍兴滨海新区,随着大桥的通车,已成为真正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浙江省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重点区域。
沿着“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的思路,绍兴滨海新区势必将成为绍兴从“鉴湖时代”迈向“海湾时代”的先行者。业内人士指出,嘉绍大桥开通,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推动绍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绍兴城市能级、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浙江嘉绍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钱鲲(右)在接受记者采访。
随着大湾区时代到来,绍兴朝着杭绍甬一体化目标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以来,绍兴在杭州、宁波等地接连举行的“绍兴周”活动,在经济、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吸纳了更多的发展能量,为绍兴在大湾区时代的城市群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嘉绍大桥,绍兴还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在构建“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大铁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望未来,砥砺奋进。周大勇表示,未来,大桥将秉持融杭联甬接沪的绍兴城市发展目标,以立足长三角发展战略、大湾区建设战略为根本,充分发挥大桥独有的区位优势,实现交通格局、物流格局和人流格局的优化,承接沪杭甬功能辐射和转移。
倾听
钱鲲:你猜,现在大桥车流量是多少?
每天从大桥上通过的车流量是多少?你猜一猜!2018年10月,我到嘉绍大桥建设指挥部报到,经历了大桥建设的艰苦岁月,也品尝了大桥通车的喜悦,2013年刚通车那会儿,桥上的车流量每天仅1.3万辆次,现在日均车流量已经达到了4.4万辆次。一晃,通车都已经7年了。大桥南岸的绍兴滨海新城日新月异,以前的沥海小镇变成了现代产业集聚的新城。
(编者:钱鲲系浙江嘉绍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
岳川:大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几年下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钱江潮的规律差不多摸到了,但每天总归还是有些变化的。这里是钱塘江入海口,是世界上三大强涌潮海湾之一,建一座大桥是个世界难题。刚开始建嘉绍大桥时,汹涌的潮水给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桥的钢箱梁都靠船来运输,每天两次潮起潮落,只留给我们一个小时的吊梁作业时间。我们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来架设钢箱梁。
现在大桥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到农历七八月份,就会有大批的观潮者,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编者:岳川系嘉绍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控中心主任)
2013年7月19日《绍兴日报》报道嘉绍大桥通车。
作者:记者 王旭东 撰文 首席记者 袁云 摄影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