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篇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70年间,柯桥区的城乡旧貌换新颜。
依托柯桥轻纺市场,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市、兴市建城”战略,目标是把柯桥建设成为以轻纺为特色、工商和旅游为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至2017年底,柯桥主城建成区已扩展到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位居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四位。
2000年10月,绍兴县治迁驻柯桥,之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重点集中在市政建设、房地产建设、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上。社会固定投资逐步向民生倾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夏履镇夏履桥村)
2013年11月,撤县设区,柯桥区迅速跳出“县域”小格局,成为绍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从县域城市向大城市主城区转变的客观要求,这对柯桥城市的发展定位、战略布局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柯桥区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整治城乡面貌,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全面融入绍兴大城市发展格局中。
近年来,萧甬铁路柯桥城区段高架、104国道柯桥城区段高架、钱滨线、安昌路北延工程(柯桥段)等竣工通车;柯桥客运中心、高铁绍兴北站建成投用,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全线开通,杭绍城际铁路项目顺利推进,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两纵四横”快速路网及“八纵十二横”主干路网。
构建立体交通网
“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叶家堰到越城区,先要坐埠船到绍兴城北桥,再走到市中心;后来有了招手车,便先走石板路到柯桥,再从柯桥乘招手车,到绍兴城里至少要半天。而现在直接上轻纺城大道高架,20多分钟就到绍兴了。”家住柯桥区柯岩街道叶家堰村72岁的钱泉林,说起这些年来柯桥交通的变化,感慨万分。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绍兴县境内主要道路仅一条104国道。”对几十年来柯桥交通的发展,钱泉林深有感触,当时,许多乡镇都是水路一条,“行路难”一直困扰着群众,并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84年,当时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3年内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从此,全县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序幕迅速拉开。到1988年,顺利实现了“乡乡通公路”。
“双休日带孩子到柯桥东方山水乐园玩,从绍兴城西出发,过104国道高架,到东方水山乐园仅15分钟。”说起这几年的交通变化,家住市区市民周良很是激动。
“双休日带孩子到柯桥东方山水乐园玩,从越城区城西出发,经104国道高架,到东方山水乐园仅15分钟。”说起这几年的交通变化,家住越城区的市民周良高兴地说。
104国道高架始建于2014年,工程总投资25.76亿元,全长10.24公里,于2017年建成通车。近年来,随着轻纺城的迅猛发展,104国道柯桥段日益街道化,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从根本上缓解柯桥轻纺城交通拥堵状况,柯桥区投资兴建104国道高架工程,合理分离104国道过境交通与沿线集散交通,打通了南北交通阻隔,大大缓解了104国道柯桥城区段拥堵状况,显著提升了轻纺城区域城市形象。
近5年中,柯桥区实施钱滨线、104国道柯桥城区段高架改建工程等“十大百亿”工程;2017年,104国道柯桥段高架主线、杭金衢高速公路改扩建、杭金衢连接线工程和上方山大道通车;2018年,投资26亿元的104国道镜水路互通高架顺利通车;2019年4月,总投资44.8亿元的钱滨线全线通车,实现柯桥主城区、柯北、钱杨新城等与柯桥区滨海工业区的“20分钟交通圈”。
“在‘融杭联甬接沪’的大背景下,柯桥区拟规划或在建的融杭道路有17条,未来柯桥任何一个地方15分钟之内就能开车上高速公路,30分钟左右就能到杭州。”柯桥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美丽富村”养成中
“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这便是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香林村,还未到村口,桂花馨香便扑鼻而来。
近年来,香林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靠优质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清新相互交融,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这里欣赏历经千年沧桑岁月的古桂。乡村休闲经济红红火火,“富桂香林”闻名远近,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集体强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
香林村是柯桥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3年来,柯桥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投入4.3亿元,改造杆线360余公里,拆除老旧立杆15000余根,完成77个村入户线整理,拆除露天粪坑、旱厕等3317只,新建水冲式公厕1358只,完成78个村居围墙改造。截至目前,柯桥全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100%覆盖,建成运行文化礼堂130家。
(靓丽花溪老街)
近年来,柯桥区通过“五星达标、3A争创”,确定了“中、南、西、北、湖”5条党建示范带,分地域挖掘片区特色,精准制定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设计,圆满完成了2017年度首轮89个五星达标村、10个3A级景区化建设示范村的创建;启动了2018年度第二批97个五星达标村、7个3A级景区化示范村建设,成功打造了鉴湖渔歌、山阴兰桂、会稽诗路、钱杨印象、水乡记忆等5条党建示范带。
在建设过程中,柯桥区坚持以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富村”转变。借助柯桥区民营资本发达优势,通过撬动工商资本下乡,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发展。如兴发集团签约夏履镇联华村地块,华源公司签约湖塘街道香林村地块等。“五星3A”创建以来,全区已累计引入工商资本达12.6亿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目前,柯桥全区拥有乡村特色民宿50余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35.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9.65亿元。柯桥区已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世界休闲城市称号……柯桥,正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迈进!
综合整治展新貌
昨天,记者走进安昌古镇,只见店铺民居古色古香,传统作坊别具特色,翻轩骑楼错落有致。经过近两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安昌街道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传承厚重历史的同时,让城镇发展更具活力。
为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柯桥区着力提升整治质量。重点在显特色、促民生、优产业等三方面下更大功夫。仅去年,柯桥区就投资7亿元,用于齐贤、安昌、福全、兰亭、漓渚等5个镇(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创建达标工作。
来到水墨兰亭,深秋中的浙派田园民居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处秀峰水溪边。为了彰显“中国书法朝圣地、绍兴西郊卫星城”的文化名镇定位,兰亭街道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特色元素融入设计中。走在中心路上,具有兰花、书法等艺术元素的景观随处可见。
在综合整治过程中,柯桥区注重保护和延续自身自然风貌,挖掘和传承文化基因,不搞大拆大建、不追求规模大小,致力打造有个性特色的风情小镇。不仅关注主要路段节点,也从细处着手,把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与群众最密切的地方整治好。切实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转型、业态提升相结合,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控新拆违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近两年来,柯桥区认真落实全市“八大战役”工作要求,去年完成拆违任务数超160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2.5%以下,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75%。
2018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市级样板名单中,柯桥区的福全街道和漓渚镇上榜。记者从柯桥区整治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柯桥区已成功创建王坛镇、安昌街道、齐贤街道和兰亭街道4个省级样板镇,钱清镇等3个市级样板镇,实现小城镇整治省定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要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柯桥区整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型城市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中的枢纽作用,促进城乡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拉开框架国际范
从杭甬高速公路柯桥出口驶入金柯桥大道,见到创意大厦、中纺CBD、中央商务大厦、万国中心等,仿佛进入了巴黎国际大都市,柯桥的城市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了解,柯桥区的城市定位为国际纺织中心、江南水乡名城;城市功能为国际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创意中心;全国知名的水乡特色城、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长三角新兴明珠城市。
“柯桥原来只是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万人的小集镇。”今年69岁的陈加炎是一名老柯桥人,他说,20世纪90年代,依托兴起的绍兴轻纺市场,当时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市,兴市建城”战略。到2000年,柯桥建成区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8万,城市化水平29.7%,城市面貌初具雏形。
在随后几年里,一股建城高潮掀起,2000年10月,绍兴县治迁驻柯桥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当时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611”建设计划(即用6年左右时间,建成100幢左右15层以上或者45米以上用于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方面的高层企业总部和现代商务大厦,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3年底,共建成商务大楼160幢,县城建成区面积4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精华,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标志性建筑物的出现,不仅见证历史的变迁,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陈加炎说。
2013年11月,“撤县设区”后,柯桥区迅速跳出“县域”小格局,融入到绍兴大城市发展格局中,柯桥主城建成区扩展到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已达70%,位居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四位。
近年来,柯桥区确立新型城市空间结构,在215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按居住、市场、商贸以及旅游度假等城市功能,构筑城市发展轴线、服务核心区与水乡魅力环的水道、绿道、商道、文道、步道相互交错的复合活力网。
据悉,今年,柯桥区将进一步做深做透“排头兵、桥头堡”文章,形成“一核三区”发展格局。一核即中部城市核心区,三区分别为北部的国家级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的临杭钱杨新城区、南部的绍兴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推进柯桥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