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任光:在枪林弹雨中放歌

2019-08-30 09:5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任光(左)与聂耳(右)在进行歌曲合奏。

是谁第一个灌制《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是谁创作了如泣如诉的《渔光曲》、优美动听的《彩云追月》、雄壮有力的《打回老家去》?

是谁在战场上指挥合唱《新四军东进曲》,让“激昂的歌声,与四周的子弹声、枪炮声融成最伟大战斗交响曲”?

他,就是任光,左翼音乐的开拓者、杰出的革命音乐家、“民族的号手”。

倒在战场上的音乐家

突围!突围!突围!

国民党布下约10倍于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的兵力,将其团团围住。拂晓,曳光弹四面射来,一场鏖战即将打响。

新四军军长叶挺对九千将士作了简短动员后,任光上前指挥大家唱他作曲的《新四军东进曲》——

前进号响,大家准备好,

子弹上膛,刺刀出鞘。

三年的皖南,别了!

……

叶挺军长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激昂的歌声,与四周的子弹声、枪炮声融成最伟大的战斗交响曲。”

歌毕。任光随部队冲下山去。一颗流弹,击中了他。他身上背着的小提琴缓缓地坠落。

一代音乐名家任光,刚刚奏响“最伟大的战斗交响曲”,生命旋即戛然而止,永远停留在41岁。

时间:1941年1月13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的第7天。地点:安徽泾县茂林镇石井坑村。

“余心痛如割,无语足以慰之,无法足以助之……愿后世有音乐家为我作一首歌以吊之。”叶挺叹道。

78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悲壮的历史铭刻在共和国的记忆中。

只是,有一个疑惑始终萦绕在人们心中:一位音乐家为何会倒在战场上?

历史这样记载任光生命的最后6个月。

1940年夏天,从新加坡回国不久的任光,与叶挺军长在重庆相遇,两人一见如故。

“任光是音乐名家,《渔光曲》《王老五》都是你的杰作。”叶挺伸出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任光的双手,“到我们那儿去,我们那儿音乐工作者很缺……就这么定啦,过几天和我们回皖南。”

7月,经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批准,任光光荣入伍,参加新四军。

“二伯走之前跟我父亲告别,说这次出远门,恐有危险,如有不测,希望我能够继承他的衣钵,学习音乐。说完,留下30块银元给我母亲便走了。”任光的侄子、养子任琪回忆说。

在之后很长时间,任琪都会默默注视二伯任光的照片,他实在难以把革命先烈任光的形象——身穿深灰棉军装、绑腿、布袜、麻草鞋,倒在血泊中,与西装革履的海归音乐家任光联系到一起。他只能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聆听与阅读任光中,像涂油画一样,一笔一笔、一层一层地为他血染疆场的一幕,补上壮烈的色彩。

皖南是新四军军部的驻地,一个全新的天地,任光每天都觉得新鲜和感动,他深入连队采风,撸起袖子创作歌曲,《擦枪歌》《王老五反对开小差》,战士们走到哪唱到哪,歌声遍野,激荡人心。年底,新四军决定北移,准备渡江坚持抗日战争,任光创作了《别了,三年的皖南!》(又名《新四军东进曲》),唱出新四军冲破重重防线的坚定决心。

叶挺为保护任光,多次让他们夫妇随先遣队离开。任光一再坚持“新四军需要歌曲,我的音乐离不开新四军,离不开战士”,选择跟着大部队一起突围……

噩耗传来,郭沫若在震惊之余,称任光是一名新音乐的建设者,“他的音乐在民族觉醒、抗战推进、促使敌寇投降上,有着永不磨灭的贡献。”《新华日报》称任光为“民族的号手”。

新音乐的建设者

嵊州城关东前街“任万盛石铺”是任光出生的地方。

百年前,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听闻家旁的城隍庙戏台上有越剧演出,便会箭一般蹿出家门,站在高处观看,如痴如醉。之后他还学会了越剧里最主要的两件乐器——二胡和板胡,这是他音乐素养最基础的积累。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当时正在上海震旦大学求学的任光,满怀报国之志,远赴法国里昂音乐学院勤工俭学。任光的父亲、一个石匠铺的小老板,拿出用房子抵押得来的四百银元送儿子出国留学。

那时,任光还未满20岁,是一个满怀求知渴望的爱国青年,9年后回国时,已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田汉的弟弟、地下工作者田洪,动员任光去法商设在上海的“百代唱片公司”工作,那是中国最大的唱片公司,“去那里可以为党为革命做很多工作。”

任光听取他的建议,应聘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一职,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1932年,目睹上海十九路军英勇抗战,任光抑止不住内心的悲愤,谱写了《十九路军》,“民众朋友,十九路军,民族战争,反帝先锋。七周血战,全球震动,宝山路血,永留沪淞……”旋律雄浑悲壮,这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

1934年,任光给电影《渔光曲》谱曲,他坐在书桌前,提笔踌躇,四顾茫然,怎么也写不出来。他来到上海崇明岛等地体验渔民生活,瞬间思如泉涌。“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鱼儿难捕租税重,捕渔人儿世世穷……”歌曲以越剧特有的抒情韵味,表达凄婉悲凉的渔民生活。有人说它是一首抒情歌曲,有人说抒情中有一种鼓动性,表现出一种求生、反抗的欲望。

电影尚未公映,十几万张《渔光曲》唱片便被抢购一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的前奏曲,最早就采用《渔光曲》。聂耳评价:“《渔光曲》一出,其轰动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

1936年,任光发表歌曲《打回老家去》,此歌采用一唱众和的方式,把工农的劳动号子、部队的队列歌与西方乐理结合起来,朗朗上口,激荡人心。歌词更是直接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的”。日寇查明《打回老家去》的作者“前发”就是任光,便公开扬言要暗杀他。

为逃避追杀,1937年7月,任光乘坐邮轮,流亡法国。

传播国歌第一人

任光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最早灌制《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其激昂的旋律像疾风般旋舞,极具战斗号召力。有“金耳朵”之美誉的任光看到词曲后,当即决定把它灌制成唱片,为抗日救亡运动呐喊。

不过,任光所在百代唱片公司不同意灌制,担心此举会引来日本方面的不满。

“歌词里没有提到日本帝国主义。我相信,这张唱片会大卖。”任光最后以辞职相威胁。在他的坚持下,“百代唱片”的法方经理最终只好让步。

1935年5月9日,任光组织电通影业公司的盛家伦、司徒慧敏、郑君里、金山、袁牧之、顾梦鹤、施超7人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录下这首歌,灌制成唱片。这张编号为34848b的黑胶木唱片,至今还保存在上海的国歌展示馆里。

全球首张《义勇军进行曲》唱片问世后,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当时影响最广的抗日救亡名曲。上世纪40年代,从没到过中国的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也会唱这支歌曲,这便有任光灌制的唱片的一份功劳。

任光还是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流亡法国期间,他组织巴黎华侨合唱团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来,在巴黎召开的反法西斯大会上,巴黎华侨合唱团演唱了这首歌。在新加坡期间,他组织铜锣合唱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且上街头表演,旨在唤起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日救亡运动。

1949年,《义勇进行曲》成为代国歌。2004年,《义勇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被写入宪法。

8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嵊州“寻找”任光,走过任家后来租住的东前街90号小院子,走过任光看戏的城隍庙戏台,走过任光小时候爬过的古城墙,恍惚间回到了百余年前。陪同采访的嵊州新四军研究会刘育剡老人感慨万千地说:“任光,虽已去世78年,但是他的音乐,经典永流传。”

作者:记者 沈卫莉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