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彩推荐 原创时评 媒体言论 热点漫评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会稽网评 >> 精彩推荐
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常态化
2019年07月15日 10:26:14
来源: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引起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内容有新加也有强调的。其中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单独的内容,并且对如何加强劳动教育作了部署。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曾经把劳动也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校园内每周有劳动课,在校外有劳动基地,还有农忙假等。可是渐渐地,我们把“三好学生”即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包括今天还有学校也如此行事,而忽视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来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关于“劳”若有若无被淡化。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综观现实,一提到学生劳动,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会认为“过时”了,与文化课教学是对立的或者说会影响学习,鄙视劳动。其实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劳动创造了一切,只是劳动的形式、内容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中改变而已。而且,在校园内,虽然提倡“光盘行动”,但是在学校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触目惊心;家里不尊重父母劳动、不懂得劳动的艰辛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大有人在。凡此种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体验,后患无穷。为此,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就是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并驾齐驱,统一纳入课程,“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有具体可操作的细则要求;要有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与当地政府或者周边社区协商提供场所机会等。这是前提。因为现在的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劳动课,多少年前校外的劳动基地早已成了历史,所以,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包括评价制度的改革,突然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就会无所适从,或者阳奉阴违走过场。

其次要形式多样性。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一定要锄禾日当午。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地区的条件、同环境进行,做到校内校外家庭结合。如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以量化考核;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而不是外包,组织学生定时参加校园劳动、在校外的实践基地劳动、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当然这些需要社会的支持,形成学生劳动教育的合力。

最后要增强目的性。劳动教育的为了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所以需要正面引导。现实中,我们的不少老师家长往往以贬低体力劳动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如“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像某某某一样打工”;有的教师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如违反纪律就罚扫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劳动罐的形成,相反会轻视甚至厌恶劳动。

总之,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是说要学生和工人农民一样上山下乡,同甘共苦。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校内事务实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和感恩,接地气,让孩子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里的奋斗当然包含劳动,进而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作者:周末 编辑:杜史敏
 
编辑推荐  
· 疏通网络音频“淤泥”才有好韵律
· 筚路蓝缕铸就大国崛起之路
· 城际线融杭联甬是一体化发展“ ...
· 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青享社区”模式宜推广
· 给环卫工子女一个快乐的暑假
专题汇  
版权声明 | 客户端 | 微信微博 | 网站简介 绍兴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