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寻找诸暨的色彩
——记回国报效家乡的画家晨晓
2019年06月21日 08:17:2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连日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内,院长晨晓一次次修改着山下湖珍珠小镇改造工程方案。这个由他和设计团队一起设计的改造方案,他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是什么呢?他沉思多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缺少了诸暨的文化符号。

诸暨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如何用色彩绘制诸暨,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诸暨乡村的特色?如何打造“色彩诸暨,文化暨阳”?他再次陷入沉思。

回国报效家乡

晨晓从小痴迷艺术,但30多年前,因为色弱让他与美院擦肩而过。他一度陷入迷茫和不自信中,但诸暨人特有的个性让他很快振作起来,决定跟命运“死磕”到底,他背着画夹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1986年,揣着100美元,30岁的晨晓背着油画箱,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征程,飞往澳大利亚求学。彼时的晨晓只有一个信念:圆自己的艺术之梦。从悉尼歌剧院到情人港,再飞越塔斯曼海峡到新西兰,他在艺术生涯中不断突破。

晨晓在创作的同时,还走进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读书习画,潜心于园林和艺术,行笔于五彩之间。其间他曾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举办30余次个人画展,作品被收藏数量在新西兰位列前茅。

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包括清华大学等都向他发出邀请,但晨晓还是选择留在诸暨。

“这就是诸暨人的家乡情怀。”晨晓说。诸暨历经40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都有名,但在文化发展方面仍显薄弱。几次家乡行后,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院长石道金和诸暨市政府的邀请下,去年10月,晨晓最终决定回归诸暨,出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他回家后,第一站便选择了去诸暨的乡村走访。然而,小时候的记忆怎么都找不到了。站在老家店口,他倍感失落。没有乡愁底蕴的美丽乡村,就如同没有了灵魂。

不久后,晨晓接受诸暨市政府的委托,承接了山下湖镇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项目。“我想让人们知道开车进入诸暨后,第一印象就是诸暨的原味。”晨晓说,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首先要寻回诸暨原有的文化符号。

晨晓个人画展衍生出来的服装设计作品《自然的呼声》。

用色彩改造乡村

今年2月8日,正月初四,晨晓早早结束了自己的春节假期,把休假中的设计师团队召回到山下湖镇西杨龙村。自从承接山下湖镇的项目后,他在村子里转了又转,到村民家中串门成了他的日常。如今,谁家老房子前后有什么、村口种的树有多高,他都了如指掌。他想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个性和灵魂体验,变成一幅色彩大地艺术作品。在晨晓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山下湖特有的珍珠符号。

晨晓说,读懂诸暨人的性格,便可以向游客介绍诸暨民俗的主要特点,这正是当下乡村旅游最需要的体验内容,所以他想用色彩将这些性格“绘制”在乡村的各个角落里。红色的热情、水墨的浅淡……如何搭配得恰到好处又让游客一见钟情?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他想用色彩解读乡村,用设计还原乡愁。

在他看来,没有比跟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更迫切。每次去,他都会跟村民闲聊。有一次,设计团队前往山下湖镇新桔城村勘察,近饭点时,设计师们跟晨晓商量午饭去哪里吃,晨晓却说就地解决。原来,村民们早已与晨晓打成了一片,任何一家都是晨晓的饭堂。“美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美是需要贴近普通老百姓的。”他说。

晨晓觉得自己团队需要做的是,在恢复原有的乡村文化的同时要切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再用简洁的当代文化符号将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简单说,既有土味又符合审美要求,如同老奶奶家门口的番薯干与家酿的同山烧、米酒。这才是诸暨的乡村文化,也是旅游者体验的首选。

“要把游客留在诸暨的乡村,要以绿色发展、保护生态为主要方式,去保留乡村文化、还原乡村符号……”晨晓打开山下湖珍珠小镇改造设计方案说,他希望以山下湖改造工程作为代表,建立一个诸暨文化符号的统一标准,作为今后诸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依据。

作为一个艺术家、设计师,在晨晓看来,打造新山下湖的同时,另一目的就是去发现山下湖的文化符号,然后将它们重新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乡愁故事”。于是他用珍珠造型作为山下湖的特征符号,即以“圆”为主要设计语言和方向,并用色彩来作为诸暨美丽乡村改造的主基调。“希望通过努力,诸暨的乡村改造发展可以成为又一个新的诸暨经验。”晨晓说。

晨晓在指导学生创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

诸暨深厚的文化积淀、杭州的文创产业、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柯桥轻纺市场,都是学生们汲取营养的富矿。大到一个文创产品的设计,小到一块面料的色彩美感搭配,都潜藏着巨大市场。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仍旧比较弱,如何能在夹缝中异军突起,这是非常值得挑战的课题。为此,他把自己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和专利免费给学生们使用。

晨晓说,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演变,原有的传统的文化符号越来越淡。作为一个设计师,一定要深入乡村去体验,才能把诸暨原有的传统文化符号挖掘出来,用当代人的美学思想加以简化和提升。

“北上广的学生都带着助推器在跑,拥有一流的设计资源和舞台,但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就是我的学生最好的实习舞台。”晨晓说,他揽下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任务,为学生们提供从课本走向社会的实践舞台。“花木和教学楼的色彩配比、树木与石块的摆放比例,这些都是这两天我学生刚做的设计。”走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林荫小道上,他如数家珍地拿出了学生们刚做的设计方案。晨晓有一个心愿,今年可以让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跻身2019年中国最美院校的行列。

晨晓将画笔下的色彩艺术,一一传授给学生们,带动他们一起创作,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件上,比如靠垫、手机壳、拎包、水杯、T恤衫等等。他希望学生们今后除了能够开展艺术创作,还能在就业上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们学院培养的,都是应用创业型方向的学生,如今定下乡村设计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邓建刚告诉记者,晨晓还经常用国外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理念做设计,作品深受不少设计公司青睐。眼下除了诸暨本地学生,还有不少学生在自己家乡美丽乡村设计中成为一名实践者。

人物小传

晨晓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店口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就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显露天赋。1986年,他远赴澳大利亚求学,1988年由澳大利亚移居新西兰,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生专业。从1992年起,他游历了60多个国家,并在多所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举办讲座,进行艺术交流。在新西兰,晨晓是唯一一个以华裔艺术家身份进入西方主流画廊的画家,已在全世界举办了40余次个人画展,众多作品被国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作者:见习记者 周梦琪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