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原创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解码绍兴隐形冠军
奥龙电源:始终“先行一步”
2019年06月13日 08:53:3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被称为机车“能量之始”的蓄电池,是一辆摩托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奥龙电源有限公司,40余年如一日坚持做好这一“能量之始”,技改设备先行一步,产品研发先行一步,市场深耕先行一步,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成为国内摩托车蓄电池领域的技术、销售双料冠军。

先一步技改,行业洗牌洗出机遇

上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仅有十几个工人在忙碌;一台台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一只只高质量蓄电池成品从生产线上不断下线。“全新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不但实现了‘机器换人’,而且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江介绍说,2012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投入3500万元用于生产设备的整体改造,这一改,改出了日后立足市场的先机。

奥龙的全新生产线投产不到1年,行业洗牌便接踵而来。随着国家《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发布,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市场发生了巨变,规模以上蓄电池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困难,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危机。此时,刚刚完成设备改造的“奥龙电源”,凭借无镉内化成的先进工艺,在行业洗牌中赢得机遇,公司生产的金龙电池迅速占领了市场,销售遍布全国。

内化成工艺有效解决了蓄电池生产中无害化配方的行业技术难题,也令企业走出了摩托车蓄电池市场低端竞争的困境。“这一轮洗牌,那些只注重价格战的企业纷纷倒下,而奥龙此前先行一步咬牙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改,为企业赢得了广阔市场。”王建江说,“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专业品质,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先一步研发,小密电池获大市场

记者前往奥龙厂区进行走访的当天,正赶上国内摩托车生产巨头“五羊本田”上门洽谈。“我们打算进一步和奥龙展开合作,扩大金龙电池的使用范围。”“五羊本田”的代表说。

随着金龙电池在业内的口碑越来越好,如今像“五羊本田”这样的国内大牌纷纷抛来绣球,目前国内摩托车销售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大长江、宗申、钱江股份等7家企业使用的都是金龙电池,金龙电池也一跃成为行业内不折不扣的销售冠军。

金龙电池能在业内声名鹊起,还要从研发小密电池说起。2012年初,奥龙聘请国内动力电池技术最领先的原上海海宝技术骨干,组建新的技术团队研发新产品。不久之后,成功研制出先进的无镉内化成技术,所有奥龙的产品实现了无镉内化成工艺全覆盖,全新的“小密电池”替代了传统的开口式电池。

“好的产品,很快会被市场认可。”王建江说,对于知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来说,蓄电池价格并非首要考虑的因素,产品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才是关键。这几年公司出产的小密电池出厂价格是老产品的2倍,在生产成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公司的毛利成倍增长。

先一步舍弃,退出电动车市场

在做好摩托车蓄电池产品的同时,奥龙也曾尝试过拓展新领域。从2012年开始,企业开始研发生产电动车蓄电池,同样以小密电池的技术研发出电动车领域的先进产品。到2017年,公司电动车蓄电池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8亿元。然而就在销售量节节攀升的时候,公司却作出了出人意料的重大决策——放弃电动车蓄电池市场。

“事实上,公司涉足电动车蓄电池5年,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利润。”王建江说,2017年做出放弃生产电动车蓄电池的战略,当时公司年销售额是4亿元,电动车产品几乎占到了一半,但和摩托车蓄电池市场相比,电动车市场虽然大,但是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中低端产品大打价格战,一定程度上淹没了奥龙这样的中高端产品。为此,公司经过多次论证后,决定壮士断腕,主动放弃电动车领域。

舍弃的同时是巩固。今年以来,奥龙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改良产品,力求做出行业最好的摩托车蓄电池。这两年,奥龙已经逐步完成了两代创业人的交接,新一代掌门人董春光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奥龙将继续以行业引领者的标准自我要求,深耕蓄电池产品,不断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

结束语

一家中小企业,可能只生产齿轮或螺丝钉,这枚齿轮或螺丝钉却销售给了全球各个行业的应用商,不论是铁道钢轨还是汽车家电,都在使用这家公司的螺丝钉。这样的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的细分产品,在产品的质量、种类、技术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和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

从5月中旬起,本报记者深入制造业一线,走近这些隐形冠军企业,通过下车间走访、面对面交流、查资料分析等形式,采访报道了包括天龙锡材、黑猫神、恒道科技、启利兴光、前进齿轮箱、双鸟机械、恒胜消防、奥龙电源等全市8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故事,通过一段段经历、一个个细节、一条条经验,试图破解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密码,给更多绍兴企业以启发和借鉴。

回顾这组报道,不难发现,尽管这些企业成长的路径各不相同,但坚守的理念却有共通之处: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发展。未来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如果不能做到国际巨头般“大小通吃”,那么就要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夯实核心竞争力,以“小而强、小而美”夯实企业的市场地位。


作者:记者 阮越才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