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白玉长堤路” 古纤道之美为何世间罕有?
2019年05月27日 09:07:29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绍兴古运河上的古纤道,连绵百余里,或傍野临水,依岸铺筑;或建于桥下,穿桥而过;或穿越于风浪之中,如卧波长龙。有“白玉长堤”之称的古纤道,是古运河上的水上长城,令人惊叹。可以说,流淌千年古韵的古纤道,是江南水乡文化的精致标本。

绍兴古纤道

天下文物孤本

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的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卧伏于古运河上的古纤道,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是中国大运河上的一大奇观。

古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绍兴古纤道西起钱清,东至曹娥,主要位于柯桥至钱清一带的运河上。《浙东运河史》有载,现在的绍兴段古纤道长近75公里。如此长度的水上古道,世上罕见而独特。

绍兴古纤道东段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越绝书》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东汉时,会稽太守马臻筑堤蓄水,建成鉴湖后,古纤道东段围入鉴湖水系。宋绍兴年间运河“去县西一十里,西通萧山,东通曹娥,横亘二百余里”。古纤道西段始凿于西晋。唐元和十年观察史孟简所筑运道塘,自西郭门起至萧山县共百里。明弘治中,知县李良重修,资以石。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和汤绍恩又加以修建,后各代均有修建。

古纤道上,不时会出现一座座横跨运河的石梁桥或石拱桥。舟行画里,人在镜中。多姿多态的石桥,是运河景观,最著名的有单孔石拱桥荫毓桥、半圆拱桥与九孔高低石梁桥组成的太平桥等。自阮社太平桥至钱清板桥之间,内有一段纤道长502米,149孔,另一段长377.4米,112孔,其历史久远,形制独特,世间罕见。

现在浙东运河宁波段的古纤道留存较少。萧山境内的古纤道保存也不容乐观,原本姑娘桥和行头村社区一段被认为保存最为完好,现已被浇了水泥,令人惋惜。

“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大武挽纤,五丁噪谑。”浙东运河古纤道有单面靠岸和双面临水两种形式,路在水中,有“白玉长堤”之称。“最是纤桥世罕有,悠悠千载运河情”。一面临水的古道常与周边村落相连,是村落的主要道路。双面临水的古纤道不断在堤岸和水中转变,古纤道沿线,村庄、桥梁、石亭、古屋、庙宇、堰坝众多。河岸柳树成行,稻田青青,自古以来就流淌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绍兴水文化的经典

建筑美、技术美、文化美完美结合

“镜中看竹树,人地总神仙。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有山多抱墅,无水不连天。朝暮分南北,风犹感昔贤。”

清人齐召南的《山阴》,向人们展现出舟船辐辏、纤道蜿蜒、鉴水如镜、水天一色的美丽画卷。

“古纤道给人以美的享受,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浙江省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邱志荣说。古纤道最早可溯源到山阴古水道,当时纤道以土塘为主,它的功能最早是挡潮、蓄淡、人工背纤。东郭门到东关这一段,既有挡潮、蓄淡功能,还有灌溉的功能。当时,运河上已有航运功能。随着东汉鉴湖新建,桥、闸等逐渐采取石质工艺。唐代时,古纤道大规模采用石塘路。南宋时,绍兴是行都。首都临安的粮食通过运河运输,国家运河功能不断得到提升。当时古纤道不仅是条背纤路,还成为航运动力。原来的蓄淡功能减化,行洪排涝功能不断增加,航运功能不断提高。宋代以后,区域性运河功能不断增强。清代时,这条运河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乾隆、康熙来绍兴时,都是沿着运河而来。绍兴古运河的航运功能、南北向行洪排涝、东西向水资源调配功能、农业灌溉功能不断加强。

邱志荣说,古纤道是绍兴水文化的经典,它呈现出建筑美、技术美和文化美。

邱志荣认为,古纤道有建筑美学。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如“水上长城”,延绵200余公里,绍兴古时有125公里古纤道,是建筑美学的典范。古道有多种,有一面临水、一面依岸的纤道,这种纤道在河面不太宽阔处。还有一种是两面临水古纤道,多在水宽河阔处,分实体纤道和石墩纤道两种。双面临水的纤道桥,分里官塘、外官塘道,如弯弯曲曲的水龙,连接了宁绍平原,所用的石材采自绍兴石宕,这种石材牢固又便于造型,形成了壮观的古纤道。纤道有几十座优美的桥梁,如著名的太平桥、泾口大桥、通济桥、高桥等,是宁绍平原桥梁文化的精华。沿河的码头皆以青石垒起,古亭、河埠头同运河经过的村庄、城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邱志荣说,古纤道有建筑技术美,是古代劳动人民技艺的结晶。造古纤道时,人们有的直接在水下作业,有的在船上作业,是独特的古纤道营造技术。

此外,古纤道也是文化承载之地,越王勾践泛舟而行、西施采莲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都发生在山阴故水道上。围绕着古纤道,文人学士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形成了晋唐文化之路,延续到明清。正如古人所言山阴会稽地,“士比鲫鱼多”,这种文化之美,天下之大无与伦比。

古纤道的保护

要用传统方式进行

“千古浙东大运河,至今千里泛清波。江南鱼米之乡地,众口同称赖此河。”被人称为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曾如此赞叹浙东大运河。

“绍兴古运河上的古纤道,柯桥区段有7.5公里,越城区皋埠段有5公里,还有越城区陶堰段、上虞区东关、蒿坝引水河段等。1988年,钱清板桥至柯桥街道上谢桥段古纤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这一段古纤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2013年,古纤道东关段、皋埠段被列为全国文保点。”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马峰燕博士说。

古纤道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科学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纤道的许多石头上都有有关捐资兴建的题刻,历朝历代都有,它真实地反映了古纤道建造的历史,古纤道既有官方组织建造,也有民间组织建造,还有个人捐资建造。

马峰燕博士说,古纤道这一“白玉长堤路”是绍兴水乡风貌的典型代表。古纤道上有30多座古色古香的桥,差不多每隔一里多路就有桥,桥型各式各样,许多桥都已成为国宝。如今,古纤道成为人们拍电影、电视取景的热门地。古纤道边乌篷悠悠,更是旅游观光、体验古时水运的好地方。围绕着古纤道,绍兴还可以启动相关文创。双面临水的古纤道,更是全国孤本,绍兴有责任保护好它。

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保护、利用、传承大运河成为当代人的使命。邱志荣认为,古纤道的保护要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外地有些地方在修缮时使用水泥、灰浆封起古纤道,这种做法不符合保护要求。如何修缮古纤道,保护好遗产,需要在文物部门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操作。

今天的古纤道,如何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邱志荣说,要系统地保护,不能搞大开发,保护好古纤道原始风貌,要让人们享受古纤道的美,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旅游。现在古运河边有运河古桥博物馆、运河园,还可开发研学游,建起浙东运河博物馆,将绍兴古运河打造成文史深厚、生态优美、遗产丰富、通江达海、独一无二的世界运河明珠,通过古纤道展现绍兴水文化魅力。


作者:首席记者 周能兵 文/摄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