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原创
长寿村的“年轻态”
2019年04月25日 07:56:3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依山而建的长寿岭,红艳艳的杜鹃花,五星级标准的公厕,土灶头烧出的绿色农家菜……走进新昌县城南乡琅珂村(原任家村,22日因行政村调整设立新的琅珂村)里家廊自然村,清风拂面,一步一景。

半山腰的农事长廊里,从事文创工作多年的杨伯娟正忙着招待游客。“退休后一直想找一方好山好水养养老、办办农家乐,如今美梦成真。”杨伯娟告诉记者,因为看中这里的好风光,4月15日,她与村里签约,租下4间闲置农房和部分场地的20年使用权,用于打造养生基地和乡村美食文化。

这位“新村民”的到来,对琅珂村而言,同样意义不凡。“这是原任家村凭着绿水青山引入的第一个社会资本项目,它将进一步促使村里的业态从单一的农业向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业转变。”城南乡党委书记梁军锋说。

任家离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四面环山。曾经的任家村破败贫穷,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以“一个梦、一条心、一根筋、一股劲”的“任家精神”为支撑,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思路,村子短短几年时间“破茧成蝶”,成为“网红村”。

长寿文化是任家打的第一张文化牌。据朱氏宗谱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村里有位享年108岁的长寿老人朱子通,曾被嘉庆皇帝赐字“升平人瑞”。坊间相传,朱子通在世时每天都要登山路上山劳作。根据这些史料,2014年,村两委研究梳理长寿文化,带领全体村民靠着最原始的肩挑手提,把村里的崎岖小路改建成健身步道,取名“长寿岭”。渐渐地,前来长寿岭登山、健步的游客日益增多,“长寿岭”也成为“网红岭”。

人气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又该怎样鼓起来?“用本土的特色美食拴住游客的胃”“大岩岗的杜鹃花很美,不妨办一场杜鹃花节”……一个个金点子迅速变成了实际行动。

农家小院里,89岁的吴海娟婆婆麻利地做着麦饼,一旁,不少游客排队等候。“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五六百元。”老人说。在任家,家家户户都会做麦饼,这些年,用天然果蔬做成的七彩麦饼已成为“网红饼”,并带动了土蜂蜜、笋干、茶叶、煨红薯等乡村美食的销售。

山顶的大岩岗有成片成片野生的杜鹃花,俗称柴叭花,每到春季,红艳艳的非常美丽。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从2015年起,村里每年春季举办长寿岭柴叭花节,登长寿岭、看柴叭花、吃七彩麦饼渐成风尚。今年4月7日开幕的第五届柴叭花节,还组织了摄影比赛、“花仙子、金童玉女”抖音比赛,开幕当天就有万名游客涌入小山村。“生态好,公厕好,麦饼好!”从北京来新昌看望战友的韩忠慕名前来,一连说了三个“好”。

在原任家村村委主任朱如虎看来,旅游不能是浅层次的,而应是有内涵的。为此,老祠堂改建成了游客中心,里面的老戏台则成了“文化大舞台”。“我们请杨伯娟统筹,从下周开始,每个周末,民间文艺爱好者都会在这里演出富有绍兴本土特色的戏剧节目,游客也可以上台互动。”朱如虎说。

做深做透长寿文化、美食文化、节会文化等“山村+文化”文章,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与活力,更有越来越多像杨伯娟这样向往大山生活的投资者打算“入驻”任家。“接下来,我们将盘活更多的闲置农房,建设露营基地、写生基地等,并进一步丰富山花的品种,让任家四季有鲜花、周周有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任家!”朱如虎说。


作者:记者 钟兰花 胡安娜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