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穿上这件短袖,会有一种从烈日下走到树荫底下的凉爽感。”昨天上午,在中纺院(浙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纺院浙江分院”)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与推广部负责人杨国荣向记者介绍着一款最新研发的短袖。据了解,这款短袖使用了“超凉感面料”,能让穿着者的体感温度瞬间下降3℃左右。
记者看到,这款短袖在外观上与普通短袖没有任何区别,面料厚度也无异常;但是,当身体表皮与它接触时,立刻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凉意。“所谓的‘凉感’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接触瞬间凉感’,是指皮肤与低于其温度的织物接触瞬间,引起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下降,这款面料就有这样的效果。”杨国荣说,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大批凉感面料。这些面料大多以添加了云母粉和玉石粉的聚酯纤维为原料,或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吸湿吸热物质来获得凉感,这样的凉感往往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而且部分面料还存在不耐洗、手感不佳等缺点。因此,国内外许多科研专家都在致力于新型“超凉感面料”的研发。其中,由聚乙烯制成的凉感面料更是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什么是聚乙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保鲜膜使用的正是这种材料。“它拥有许多服装材料所期望的特性:允许热辐射、空气和水蒸气透过,而对可见光不透明。这款短袖用的正是聚乙烯材料。”杨国荣解释道。但是,如何把聚乙烯材料变成日常穿着的布料,却是全球性的难题。
2014年,中纺院浙江分院20多位专家带领近百名研究人员,开始破解这一难题。其中,单是把聚乙烯材料变成可以织造的丝,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进行了上千次试验。
“聚乙烯耐温低,生产时温度不能高于100℃,因此,必须使用全新的低温工艺才能完成。”杨国荣说。而把丝变成可以穿着的服装面料,也非易事。这一特殊的材料应该与其他什么材料组合,才能织出亲肤的面料?这一难题,就花费了研究人员一年时间。终于,在今年年初,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超凉感面料”,并用其制成了短袖、牛仔裤等。
让研究人员欣喜的是,产品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包括李宁在内的国内外10多家企业上门洽谈。“就在上个月,江苏一家服装企业向我们订了10万件短袖,这还只是首批订单,等到夏天还会增加。”杨国荣告诉记者,目前,研发人员还在陆续研发“超凉感”帽子、背包、床垫、座垫等,计划在今年夏天推出全套“清凉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