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生态人文成就独特城市品牌
新昌县入选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培育单位
2019年02月25日 08:11:4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新昌县乡村美景

近日,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和培育单位名单公布,新昌县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县(市、区)。大花园建设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战略之举,新昌缘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好山好水好样板

美丽大花园,究其根本,就是要打造美丽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一直以来,“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被视为资源贫乏的区域,而今,这“八山半水”却成了引以为豪的竞争优势。

淡雅诗意的江南民居、干净整洁的乡村大道、绿意盎然的农家庭院……如今,这样的美景,已成为新昌乡村的寻常风景。

多年来,新昌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农村开展以治脏治乱治臭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提升”行动。清理农村垃圾,开展“厕所革命”,消灭露天粪坑,并开展墙面美化、道路硬化、景观绿化等“颜值提升”工程。经过近4年攻坚,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小山村,个个刷新出绿色生态“颜值”,新昌也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也让新昌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小县大旅游”的高起点上。“新昌要成为浙江全域旅游的样板,要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一张全域旅游新蓝图正徐徐展开,新昌旅游也从单纯观光的“单打独斗”,向度假休闲的“串联融合”转变,衍生出文化游、工业游、乡村游等多种业态,百村成景、处处入画。

寻根寻祖寻文脉

在浙江大花园建设中,“四大诗路”是十大标志性工程的头号工程,其中以“浙东唐诗之路”最为成熟。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几十年来一直十分珍惜这笔文化遗产,积极保护和传承唐诗文化,已勾勒出日渐清晰的文化符号。

1991年,新昌学者竺岳兵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随后,新昌积极打造“唐诗之路”品牌,同步推进学术研究和活化工程,成立了王羲之归隐地研究所,筹备设立天姥山文化研究会,去年还围绕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目标,出台实施意见,启动编制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总体规划和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并整合各线项目资金,向诗路建设倾斜。

南明街道班竹村位于天姥山脚下。据记载,徐霞客、袁枚、郁达夫等名人雅士均曾在班竹投宿或驻足。近几年,班竹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唐诗文化底蕴,建起“唐诗之路”文化墙,打造“唐诗庭院”。“村里刻有400多首唐诗,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唐诗文化特色村。”村党支部书记章必才说,随着“唐诗之路”品牌的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让唐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成为新昌大花园建设的特色。

富村富民富脑袋

春节已过,回山镇高湾村月亮湾小筑民宿的老板赵钰英还在回味春节假期里天天红火的生意。7天假期,新昌县乡村旅游呈现持续火爆的态势,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7.4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39.98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昌大花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新昌的旅游资源、营商环境正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旅游、投资旅游,更多的外地游客走进新昌、体悟新昌,从而带动更多的农产品走出新昌、走向市场,形成后续产业链。山水资源已经成为富民经济,生态优势正在转变为发展优势。

一个个村庄美丽蝶变,对村民来说,美化的是环境,改变的是生活,激发的是共建家园的活力。在参与过程中,守护美丽家园逐渐成为“全民约定”,村民开始从袖手旁观转向主动守护,进一步激发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营造出“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的浓厚氛围。在东茗乡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自建自创,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为“网红村”。

拥抱大花园建设,为浙江大花园增亮色,新昌一直在探寻自己的答案。


作者:记者 徐晶锦 文 通讯员 章锋烽 摄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