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9绍兴市两会 >> 报告解读
两会聚焦·重返“30强”的路径选择
积极推进创业创新 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2019年01月16日 10:10:5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紧盯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目标,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绍兴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的目标,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为绍兴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献策尽力。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经济实力倍增,城乡面貌大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3年,绍兴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跻身“千亿俱乐部”,如今绍兴GDP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按照中国社科院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2002年至2004年,绍兴综合竞争力曾连续三年进入全国“30强”。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提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绍兴高质量发展中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导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排行榜上不进则退,跌出了全国“30强”行列。近年来,绍兴通过不断追赶,出现了先降后升的态势,2018年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排名全国第34位,比2017年提升4个位次,是浙江省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今年市两会提出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犹如吹响了号角,体现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行动自觉和使命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这一目标为导向,认真履职,积极作为,扎扎实实做好新一年工作。

如何发展绍兴,加快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关键是明确方向、找准路径,持之以恒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的新跃升。

坚持念好“两业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要齐头并进。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我市要继续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跨行政区改造提升和电镀项目集中整治,推动传统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传统产业既要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又要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在新兴产业培育上,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落实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领域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坚持唱好“双城计”,是不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能级的主基调。未来,绍兴要大力推动杭绍甬同城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拥抱大湾区、接轨大上海,进一步打开绍兴高水平开放新通道,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加快打造“活力城”,是不断增强绍兴发展动力和活力的主推器,要以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行“标准地”改革等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人才新政等为动力,推动绍兴加快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

市政协委员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薛国琴

市政协委员 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陈纳新

市人大代表 越城区斗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胡淼华

市政协委员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华素

市人大代表 浙江纺织袜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章玉铭

市人大代表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陈良英

加快优势转换资源更替

“紧盯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这个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要求、新目标,引发了代表委员们思考:绍兴为何会跌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

对此,市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薛国琴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经济发展领先一步,走在全国前列,后来放慢了脚步,被其他一些城市赶超,主要的原因在于:优势没转换,资源没更替。

薛国琴委员说,一代越商敢打敢拼,星火燎原,形成了具有集聚效应的“块状经济”,一个个在全国响当当。产业总体呈现企业量大面广、产值规模较大,但没有品牌效应、没有龙头企业的特征。曾几何时,经济总量拼的是数量优势,随着发展的深入,经济增长拼的是成本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优势。绍兴优势没转换,经济就渐渐落后了。

依托的资源没有更替,也导致绍兴发展变缓。“这些年来,我市发展主要依托传统产业资源、专业市场资源,与纺织、印染、建筑等传统产业相关的产业兴起,拉动了绍兴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薛国琴委员说,当经济发展到向海洋资源、信息资源、数字资源等资源要生产力时,而绍兴这些方面的资源较为稀缺,反之周边地区却相对丰富,从而对绍兴产生虹吸效应,加剧了绍兴发展“掉队”。因此,绍兴要加快优势转换和资源更替。

在谈到绍兴为何跌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市政协委员、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纳新则认为,关键是“两业经”念得还不够好。“传统企业体量大,但不够强;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又没有真正培育起来,经济缺乏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增长极。”陈纳新委员说,对于绍兴来说,大企业大平台大项目不多,航母型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企业不够多。

“绍兴产业结构的‘长腿’不够长,‘短腿’一直没有补齐。”陈纳新说,以纺织服装而言,人的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绍兴一直没有“冒尖”的品牌服装企业。“恨布不成衣”,这是一个值得绍兴传统企业共同深思的问题。原因在哪里?就在于缺少工业设计和品牌培育,这两条“短腿”一直没有补齐。但今后必须补齐。

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的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如何共同努力更快实现这个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指明了方向,我觉得关键是:融杭联甬接沪。”市人大代表、越城区斗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胡淼华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绍兴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借好“外力”发展绍兴?就拿全面接轨上海来说,上海城市能级高,企业、项目及平台资源丰富,信息流、科技流及人才流密集,绍兴要主动作为,吸纳上海产业、科技、就业等创新经验。要做好深度接沪的文章,利用上海这个大平台,还可为绍兴传统产业特别是块状经济升级提供新动能。同时,绍兴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加快杭绍甬同城化发展步伐,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的进一步加速,这样绍兴发展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此外,绍兴三区融合发展已步入良性轨道,但还需要各方面深度融合,各区域要同心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发展大绍兴。

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要利用好绍兴独特的优势,深度挖掘绍兴古城历史文化“富矿”。“绍兴建城2500多年了,今年《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也实施了,古城文商旅发展眼下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胡淼华代表说,绍兴要抓住这一独特的资源禀赋、历史契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文化旅游业,具体包括古城文化游、水城风情游、特色产业游等,实现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

“绍兴要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生命健康、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要花大力气进行精准招商。”市政协委员、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华素说。这些年,明峰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内医疗影像的龙头企业,靠的是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已经累计投入14亿元,每天研发费用上百万元。“好的产品不是一天做成的,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扶持。”潘华素委员说,明峰医疗的产品有300多家配套企业,但目前在绍兴还没有一家配套企业。“企业销售达到50亿元,就可带动4倍的产业链GDP,形成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引领国内大型医疗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绍兴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发达,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也碰到了发展的瓶颈。“要念好‘两业经’,传统企业要有信心,抓好改造提升工作,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重视品牌的培育,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的长期投入。”潘华素委员说,在政策层面上,政府要找到传统企业发展的痛点,多给予雪中送炭的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圈

绍兴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既要靠政府科学谋划,也要靠企业高质量发展来助力。“实现这一目标,要靠企业这支主力军,企业发展靠什么?靠创新!创新靠什么?关键在于人才!”市人大代表、浙江纺织袜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章玉铭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引得来、留得住、用得着,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章玉铭代表认为,要以产业选才,形成人才“强磁场”。引进人才,不能盲目抢人才,更不能追求数量凑人才。要坚持以产业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围绕本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调查摸清人才需求的具体领域、数量和层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努力实现产业集聚与人才荟萃的良性互动。

要搭建人才大舞台,以平台引才。章玉铭代表说,以诸暨市大唐镇的袜艺小镇建设为例,围绕袜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唐镇打造了以大唐袜业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载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服务链,努力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2018年,全国20多家高校和1000多名纺织领域的设计专家、老师和学生常驻大唐镇,为袜业企业提供了创意设计支持。

“企业最缺什么?缺人才!”市人大代表、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良英深有体会地说,新昌县是山区小县,人才资源有限。公司要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010年,陈良英所在的“捷昌驱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为了能留住人才,这几年来,公司多次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的方式留人,跳槽的研发人才屈指可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大批逐渐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成为中坚力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作为政府,要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圈。”陈良英代表说,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政府要不断打造良好的人才服务链,最终以环境引才、以环境留才。

“近年来,我市政企揽英才、纳贤士,力度一年比一年大。”陈良英代表观察到,我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如人才新政“20条”、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重大人才政策,政策含金量和政策开放度居浙江省前列。“一系列人才新政,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招引人才的成本。”陈良英代表说。


作者:记者 王旭东 王晓宏 阮越才 文/摄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