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时评 >> 媒体言论
“智慧小站” 缘何成了“智障工程”?
2019年01月14日 10:12:52
来源:

2017年7月,越城区(高新区)延安东路和剡溪路建设美丽示范街,配建了30个“智慧小站”,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公务办事、公交导乘等信息及手机充电自助服务,结果半年后,差错频发,如今更是黑屏一片。(1月7日《绍兴晚报》)

“智慧小站”成了“智障工程”,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问题不断,引来市民吐槽不断,原因在于维修养护与信息更新的缺位,更奇葩的是“智慧小站”的产权至今都未移交,建设单位负责人竟连项目是否通过验收都不清楚。有人建,没人管,为了示范需要而配套,出了问题责任扯皮,这样的便民小站又如何能智慧起来?也难怪直到市民向媒体反映后,有关单位还懵懂不知。

“智慧小站”从一开始就充满硬伤,从建设到验收到交付到维护,都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与责任落实,小站建设的初衷也许只定位于配套美丽示范街建设,并没有侧重于发挥好作用服务好市民,因此随着示范街创建的结束,“智慧小站”也就一劳永逸地放松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看上去很美观很高能的“智慧小站”沦为“智障工程”。

便民惠民的街头小站由“智慧”变成“智障”,在于人为失管,在于善后不力,在于责任心的缺失与服务意识的缺位,也就是说,根本没人去关心智慧小站的日常营运与维护,也没人去关注小站为市民服务的贡献值有多少,去了解小站功能与社会需求还有多少差距。如此看来,责任不落实的民生工程倒很像是“面子工程”,资金砸下去了,设备立起来了,这事儿也就翻篇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扩面与深化,类似的智能便民设施与云服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智慧小站”便是一种有益尝试。然而,城市设施的完善和升级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生轻养”的风气,轰轰烈烈搞建设,后续乏力缺维护,漂漂亮亮地竣工,悄无声息地失管,以至于一些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成了摆设,甚至成为视觉障碍与城市文明的污点。

便民工程不能变成骂名工程,从规划建设到交付使用,从维护更新到退出清除,都要有责任心的驱动,都要有具体的责任单位去做细做实。街头设施得了“智障”,最终病因还是工作作风问题,虎头蛇尾,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才导致一些便民工程无法善始善终。


作者:钱科峰 编辑:杜史敏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