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桥之侧“方干岛”。(据考证)
“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一县繁花送香雨,五株垂柳绿牵风”“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古往今来,吟诵鉴湖的诗人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唐代诗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住在鉴湖边,樵唱渔歌三十载,长于炼字琢句,醉于日夜苦吟的方干。
“方干岛”位置众说纷纭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辑录其诗340余首。方干原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爱吟咏炼字,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小心失足跌倒,磕破嘴唇,因此得了个“缺唇先生”的绰号。
咸通年间(860—873),方干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成绩优异。但当时濒临崩溃的唐王朝却以“干虽有才,但科名不可与缺唇人,不使四夷闻之哀中原鲜人士矣”为由,将其拒之门外。方干科举不得志,于是遁迹鉴湖,诗歌唱和,行吟醉卧,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后人称赞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还把他居住过的湖中小岛命名为“方干岛”。
方干岛究竟位于古会稽县的东鉴湖,还是属于古山阴县的西鉴湖,历来众说纷纭。
一说方干岛在东鉴湖。主要依据有《嘉泰会稽志》卷13“园池”章节:“方雄飞别墅,在湖中,其自为诗云:‘寒山压镜心,此处是家林。’今禹庙东有寒山,或云即其故处。是时有袁秀才林亭,雄飞相近”。《康熙会稽县志》卷4:“在会稽山东北麓,俗呼寒山,唐方干别墅也。”这里明确指明,方干岛在禹庙东,近寒山旁,是郡城通向大禹陵的通道和三桥闸的东面,即今位于平水东江若耶溪口。此外,《嘉庆山阴县志》中的《古鉴湖水利图》,也把方干岛标注在东鉴湖。
二说方干岛在西鉴湖。明末祁彪佳《寓山注》云:“予家梅子真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方干一岛、贺监半曲,惟予所恣取。”寓山,在今柯岩风景区内,其所言在此附近的“方干一岛、贺监半曲”,当属西鉴湖无疑。他的另一篇名作《越中国亭记》也有如下记载:“季真半曲,方干一岛映带左右,鉴湖最胜处也;鉴湖之溪,三山下有村曰壶觞,古方干里也。从画桥而西,数里即是,为吾越山水最佳处。”从上述文字得知,在“三山”(韩家山、行宫山、石堰山)附近的西鉴湖中,湖面浩淼,曾有一座方干岛。此外,在明朝张岱、清朝李慈铭的诗作中,也有方干在西鉴湖拥有一座岛屿的确切记载。
恢复方干岛有何意义
据史料记载,方干擅长律诗,清润精巧,多为警句,“吟成五字句,用破一身心”,诗作多为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其炼字琢句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自咸通得名,迄文德,江之南无有及者”。尤其是方干苦吟敲推的“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一句,被宋人尤袤赞赏为“齐梁以来前所未有的佳句”。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
从现存史料可以推断出,大诗人方干当年在东西鉴湖应该都有岛屿别业,且在他的自作诗歌中常把小岛唤作“西岛”“松岛”“笋庄”等诸多称呼,看来他对鉴湖之畔的闲适隐逸生活比较满足。
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规划所所长吴勇介绍,陆游是鉴湖的“水仙”,方干是鉴湖的“孤云野鹤”,两人的诗作都构成对鉴湖的千古绝唱。方干对鉴湖的用情之深,简直可以用醉生梦死来形容,鉴湖如果漏掉了方干,就好比西湖缺少了林和靖,会让与鉴湖气质一脉相通的隐士文化出现断层。现在,绍兴水利部门已加快实施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恢复了钟堰遗韵、画桥公园等人文景观,让市民尽享鉴湖的湖光山色之美。据他们考证,如今位于鉴湖钟堰画桥附近的水中小岛龟山,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方干居住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