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期盼冰雪消融后……
——《夏河的第一场雪》获奖背后
2018年12月25日 09:09:3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章懿清支教时与学生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根据上虞“90后”青年章懿清支教事迹改编的电影剧本《夏河的第一场雪》,近日荣获由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志愿文学”奖剧本类作品一等奖。

“志愿文学”征集活动旨在高举新时代志愿精神火炬,用文字的形式讲述志愿故事,塑造现代中国青年志愿者整体形态。共收到3000余件作品,经评委初评、复评、终评,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等在内的11件作品最终获得首届“志愿文学”征集活动一等奖。

章懿清现在上虞区乡贤研究会工作。5万字的日记,记录着他2013年初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后近一年时间里不同寻常的支教生活,是一个志愿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夏河的第一场雪》电影剧本,将日记浓缩成89个场景,预计时长约90分钟,剧本主人公化名章志成,故事情节紧凑,发人深省。

患有严重血管瘤的学生扎西,晚上起来上厕所时,不慎跌下台阶摔伤,导致腿部病情加重,无法走路。兰州医院建议截肢,被章志成断然拒绝。而后,他背着扎西前往上海医治;在学校暴发传染病后师生们团结一心,勇斗病魔;骑马赶往草原说服辍学学生的家长让学生重回课堂等场景直戳泪点。这些细节,都来源于章懿清本人的亲身经历。作为电影剧本,《夏河的第一场雪》中的场景有一部分是艺术虚构,但其中很多细节来源于他的支教日记。

去年,章懿清曾专程回甘南藏区,看望当年的学生们,让他感动的是,学生们连他笔画复杂的名字也都能写出来。“我当时就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章懿清说,甘南支教的岁月,是自己人生中珍贵的记忆之一,因为在这里和学生彼此成长,收获颇丰。“我以前经常对学生说,老师就像学校旁边的一棵树,每天默默地陪着你们,看着你们玩,看着你们笑,能够给你们遮挡一点风雨,给你们带来一点绿荫,就很满足了。”章懿清说,学生们知道感恩,懂得努力,班级里有个学生是县三好学生。他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过上幸福的生活。

谈及此次获奖,章懿清感慨有些意外,并直言可能因为真实打动了评委,“剧本改编自真人真事,而不是采风创作而成。”

将日记改编成电影剧本,也有一段佳话。高中时代开始喜欢写作的章懿清,读书时结识了当时是文学期刊编辑的王小泗先生,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听说章懿清到夏河支教,王小泗建议章懿清写支教日记。

2017年10月,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起了首届全国“志愿文学”征集活动。王小泗此时已当选共青团中央中国志愿者协会文化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作为一名团中央文化工作者,王小泗多次征询章懿清的意见,并着手进行创作,迅速完成了电影剧本的初稿。

作为电影人物原型及亲历者,章懿清在拿到剧本初稿后,花了很长时间,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并对剧本后期再加工。剧本修改过程中还吸收了著名作家戴升尧、夏河县政府工作人员白喻晓的建议。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并呈现当前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最终,在章懿清的提议下,给电影剧本定名为《夏河的第一场雪》。章懿清说,取这个名字有四层含义,夏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环境恶劣,雪显示出生活的艰辛;雪是洁白的,纯真的,就像那里的藏族人民,像甘南的学生一样,纯洁、质朴;当时他支教的学校属民办学校,没有资金保障,不知前路往何处,仿佛茫茫雪域无法寻觅;雪融化之后就是春天,也寄寓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迎接春天的美好愿景。


作者:记者 杜静静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