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区域新闻 >> 越城区
借力中德高端制造峰会 “越城制造”转型升级路径更清晰
2018年12月06日 09:44:0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人工智能应用于哪些制造领域?智能制造如何创造社会价值?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

12月1日,2018中德高端制造峰会在越城区举行。来自中德等国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中德制造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式与路径,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探索新的方向和着力点。

一场峰会,架设了中德合作交流之桥。对越城区而言,中德高端制造峰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新机遇: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越城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图景,多了几分感慨,更多了几分激情。“古越龙山”黄酒、“喜临门”床垫、“苏泊尔”电器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凝聚了这座城市一代代“工匠”的智慧和坚守,也成为国人津津乐道的“越城品质”。

“制造企业靠什么转型升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要通过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来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谭建荣说,当今世界,科技带来的变革远大于过去任何时期。快速的创新、应用和换代不仅催生出新的市场,也重新勾勒着产业发展的“起跑线”,重塑着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格局。

“抓创新就是抓机遇,谋潜力。”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马培华说,要加速前沿科技攻坚,抢抓发展先机,加快引导高端装备、精密仪器等先进制造重大生产力布局,让创新成果加速落实到产业中。

“高端制造业是越城区的强区之本,是越城区打造高首位度中心城区的基础所在,也是当前乃至未来越城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区委书记金晓明表示,越城区的发展定位和长三角、浙江大湾区紧密相连,需要在依托长三角城市持续注入创新因子和活力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齐抓”。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的时代大背景下审视越城制造的未来,从内圈发展转向外圈发展,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会有更多压力,也会增添更多动力。

新版图:重塑产业新优势

补上制造短板,带动存量升级,不少传统产业就能“旧貌换新颜”。如大数据让个性化生产更加高效,工业互联网缓解了库存压力,共享制造降低成本……这一点,在中德高端制造峰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说上一代工业的标志是汽车的话,智能工业的标志就是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人和机器人之间可以无缝合作,人来领导机器人。”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改变了大家对传统产业的认知。

结合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发展制造业,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培育。“越城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6%、21.4%,均居绍兴市首位。”金晓明认为,在适宜的土壤里,科技创新就会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作为中德高端制造峰会举办地,积极承接大会溢出效应,以更加协同、开放、普惠的合作模式,使越城产业链的布局与衔接更加多元,正是题中之意。

峰会期间,德国弗劳恩霍夫机电系统设计研究所的专家克里斯蒂安·亨克在与越城区开展对接洽谈时说,德国技术需要更大的市场,中国可以提供;中国希望继续学习德国的创新技术,跃升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国家,“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需要更密切的交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金晓明认为,随着时间的积累,峰会的红利不仅能从氛围上感受到,而且能够通过眼睛实实在在地看到。通过积极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加强同国际规则对接,越城制造将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也将在开放中更好地融入产业分工体系。

新征程:从“制造”走向

“智造”“质造”

不可否认,与德国相比,越城制造在工业基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有差距,面临着品质、动力等挑战,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尤须跨越几大关口。

首先是创新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任务依然繁重。”马培华说,原始创新、工业基础、核心技术和材料创新问题不解决好,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样面临被“低端锁定”的风险。在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态势下,加大创新力建设尤为迫切。

其次是品质关。做好品质革命,重塑价值链条,既是消费升级的需要,也是全球竞争的倒逼。

“即使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对机器的打磨、对精度的控制等仍是摆在制造业面前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原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设计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主席顾佩华说,一方面要夯实工艺、材料等制造“筋骨”,另一方面,也要加速推动更多产品和全球“对标”,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从“制造”向“智造”“质造”突破,人才是关键。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主席高鹏认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越城区可以借鉴德国,“德国不仅在企业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突破,在教育体制方面也在进行改革,如新建立的校企模式,就很值得学习。”

越城制造的故事婉约动听,越城制造的未来值得期许。在奋力增加创新元素、打造高端智造的过程中,用好科技这个改变世界的最大力量,形成制度和创新的最强引力场,是越城从“制造”走向“智造”和“质造”的必由之路。


作者:记者 徐晶锦 文 通讯员 何秦江 摄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