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网闻天下 >> 辟谣
辟谣路漫漫,监管部门电商平台不应缺位
2018年11月27日 16:29: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截至记者发稿,在社交媒体上还可以看到“碱性食品更健康”的消息;在电商平台上,一些打着“酸碱体质理论”幌子的商品照旧大行其道。一些商品甚至宣传“吃碱性备孕产品,就能‘碱’个男孩”。

讽刺的是,数天前,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做出判决,“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杨被罚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自己的“酸碱体质理论”纯属骗局。

图片来源:圣迭戈联合论坛报新闻

无论是造谣还是辟谣,都会借助权威来加强自身的可信度,一些健康谣言甚至借助伪造的《柳叶刀》等权威学术期刊来传播。尽管这次是如此“权威”的“理论创始人”亲自出面“辟谣”,对国内的电商平台上所谓的碱性食品、保健品而言,也只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污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因为恰好赶上“双十一”,一些碱性食品、保健品的销售量不降反升。一些厂家会为销售代理提供相关培训,帮助代理商家打消顾客对“酸碱体质理论”和产品效果的疑虑。有的商家并不担心,直言“过段时间这个事就没了”。

所以,辟谣仅仅依靠权威显然不够。

从“消费端”来看,这些碱性食品、保健品以及背后所赖以支持的“理论”,其实都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焦虑或暗合了某些心理,有着相当的社会基础。

例如,很多中老年人在新生领域逐渐失去威望,他们就急于在生活领域,依靠他们过去的经验、常识,通过对一些健康信息的转发来保持自己的威望。而对这些健康信息的真伪,很多中老年人并没有辨别能力。

然而,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烦恼或者焦虑,随着时代发展,每个人都可能对新生领域不熟悉,失去原有的威望。这也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社会土壤。因此,也有评论指出,要想改变“易感人群”的“易被骗体质”很难。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那些打着“健康谣言”的幌子大行其道的食品、保健品不能在线上和线下商店出售,商家不能宣传发布无法提供相应科学根据的广告,这样那些沉迷于所谓的“健康谣言”的人群就不会买也买不到这类商品。发力“供给端”需要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形成合力。

然而,截至目前,还未见到有关监管部门打击扯着“酸碱体质理论”的幌子来行骗的行为。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了解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需要证明,经营者是在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并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然而,即使是美国“酸碱大师”当庭认罪,也未必能当然地推知所有的经营者都知道,除非有关部门依法对相关违法行为采取行政措施。

根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如果商家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虚假宣传,相关的平台和商家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但是在法律实施前的这一段“过渡期”,电商平台更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利用技术手段,筛查仍然借助“酸碱体质理论”宣传和销售的商品,主动为消费者“扫雷”。

这并非“酸碱体质理论”第一次被辟谣,别再让这次辟谣像商家所说的“过段时间这个事就没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光靠造谣者“自招”,更需要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及时主动作为。


作者:张典标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