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奋进四十年 拥抱新时代
杭甬运河:阅尽繁华展新颜
2018年11月22日 07:45:1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鱼米之乡……绍兴的城市名片上有诸多头衔,但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水”。

绍兴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四通八达的水路让这座城市自古就拥有发展商贸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历史上“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的繁华景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拂古越大地,百业待兴,对物流的需求喷薄而出,绍兴的交通基础建设飞速发展,水运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提升。如何更好地再现水运优势?如何让古运河重获生机?杭甬运河建设工程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

图为杭甬运河塘角闸上游引航道。首席记者 袁 云 摄(照片由市档案局提供)

新时代催生古运河生机

打开浙江地图,绍兴北有杭州湾连通浩淼的东海,浙东古运河从境内蜿蜒而过,发展水运让内陆与大海联通,对绍兴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2000年以前,海河联运只是一个绍兴梦。

绍兴市港航局副局长韩凤雷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绍兴河道纵横,但大多是只能通航舢板船、水泥船的低等级天然航道,“低等级河道占了全市河道总长的90%以上,只能过20多吨的小船,水上运力受到很大限制。”当时,钱塘江上的大船不敢开到绍兴境内,容易搁浅;绍兴城区的小船也不敢开到钱塘江上,因为安全没有保障。虽然水系相通,但因为湾多、河窄、水浅、跨河桥梁净空不够等,绍兴的水运被局限在城区和萧山这一小段范围内。贯通全境都是奢想,更遑论海河联运。

不仅河道小,正规的码头也屈指可数。截至上世纪90年代末,即便算上简易的,全市仅有200多个船只泊位,且大多缺乏管理,没有装卸机具。全市港口吞吐量每年只有200万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号角吹响之后,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基建材料运输、客运等需求旺盛,交通运输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为顺应形势需要,航管部门把货源组织和调度之权下放给企业,并在管理上对个体船及副业船一视同仁,绍兴的船舶数出现井喷式增长,达到3000多艘。船只的增多、运量的加大,都对航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经千年兴衰枯荣的杭甬运河迫切需要再规划、再建设、再发展。

新运河架构水运新格局

2000年,杭甬运河工程正式立项,这是浙江省航道规划中20条高等级航道之一。运河全长239公里,贯穿浙江省内经济最发达的杭州、宁波、绍兴三市,西连京杭大运河,东接北仑港,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以及钱塘江、甬江水系。

杭甬运河的大部分工程建设集中在绍兴段。绍兴段全长101.73公里,北起柯桥区杨汛桥镇,经越城区灵芝街道、斗门街道、东湖街道、皋埠镇,沿萧甬铁路北侧,从上三高速公路穿过,由上虞区西塘角转入曹娥江,经通明船闸入姚江,止于上虞区丰惠镇安家渡。工程于2002年正式动工,2013年实现全线通航,千年的“山阴古水道”终于有了出海口,绍兴的内河年运输量因此增长了近十倍。同时,经过数年建设,越城港区中心作业区、富恩作业区,上虞港区曹娥作业区陆续投入使用,还有一批港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杭甬运河通航后,充分体现了水路运输占地少、运量大、排放低、受天气影响小的优势。“过去我们的煤炭通过海运只能从上海朱家门码头转船,内陆水路单程395公里,杭甬运河通航后,可以从宁波运煤,单程缩短到170公里。”浙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能源部的徐国华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杭甬运河500吨级船舶通航常态化后,工厂的煤炭供应逐步从上海转移到了宁波镇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大大节省了成本”。

运河的建成,也让沿线物流企业看到了更多商机,一些运输公司纷纷对船只进行升级,甚至订购集装箱,调整运力结构。绍兴益盛航运有限公司老总陈坤荣说,杭甬运河建成后,航道等级提升,500吨级大船畅行无阻,运货量一下上去了,但是燃油和人工成本涨幅很小,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这条河道跑起来舒服,船员们喜欢。”

杭甬运河的建成,完善了国家长三角“两横六纵”高等级航道网,改变了整个浙北高等级航道格局,也成为绍兴外联内畅的主通道,和浦阳江曹娥江一起形成了辖区“H”型高等级航道网,使得绍兴“一河、两江、四连、十线”的内河航道网整体格局基本成型。

多功能水上黄金通道

如今,杭甬运河不仅是我市连接长江经济带和宁波港之间的水上黄金通道,也成为古越大地上一条风光秀丽的景观带。

运河建成后,一批造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桥梁也出现在世人面前。富陵桥、念眼桥、五联桥等77座桥梁串联成运河上一道别致的风景。桥因河而建,河因桥而美。乘船从柯桥区杨汛桥镇钱家湾到上虞区丰惠镇安家渡,乘客可以欣赏到一桥一景的独特水乡风情。

同时,通过对运河两岸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养护、规范管理,运河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沿岸景观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些都让运河附近的居民充满了幸福感。漫步运河边,既可以欣赏水光潋滟、船行昼夜的景象,也可以感受古朴的运河文化、古越文化,围绕着杭甬运河展开的旅游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在建设杭甬运河时,还充分考虑到了它在浙东引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农田灌溉、水利防洪等方面的功能。与杭甬运河同步设计、施工的浙东引水工程是浙江省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广、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是解决环杭州湾地区水资源平衡、合理调配水资源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秒钟,就有约50立方米的淡水通过杭甬运河欢快地流向宁波,每年可以提供约3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惠及约1300万人口。

目前,杭甬运河上的港口建设、景观提升、旅游开发等工作都仍在进行中,整条运河就像一个脱胎换骨的年轻小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可以预见,杭甬运河势必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2000年11月29日,《绍兴日报》一版报道了交通部来绍考察杭甬运河绍兴段航道改造工程。

■启示录

通江达海 集聚能量

在陆上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还要发展水运?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测算,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水运、铁路、公路所需的基础投资比为1∶3∶7。而运河建成后,它能持续释放的经济效益更是惊人:杭甬运河全线的货运量相当于4至5条萧甬铁路运量或整条杭甬高速公路的运量,而且比公路运输更加环保,也更加价廉。

然而,相比于周边的杭州、宁波等城市,绍兴的水运在城市货运总量中的占比还较低,仅为8%左右,与“水城”的称号不相符合。过去由于受航道掣肘,绍兴的内河一直“痛而不畅”,前海后河的地理优势一直得不到发挥。随着杭甬运河的贯通,海河联运的大动脉已基本打通。

在绍兴制定的水运发展中期计划中,到2035年,水运需要达到全市货运量的25%。届时,绍兴丰富的河网资源将再一次焕发生命力,水运将与陆运、空运以及其他运输方式一起,为经济发展构成一张立体的“经络网”。城市水运将承担起海洋经济时代新的历史使命!


作者:记者 章唯艰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