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应“运”而生的博物馆
——项志峰的收藏故事
2018年11月21日 09:32: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项志峰

56岁的项志峰,中等个子,头发整齐往后梳,与习惯穿中式排扣夹袄的艺术界人士不同,一身西装的他多了点儒商味,透着股沉稳劲。

18年前,他偶然拜访了一位喜欢收藏的企业家,从此看好艺术品投资。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出入各大艺术品拍卖现场。如今他的古代字画收藏初具规模且成系列,从宋代到清代,其中不乏原清宫收藏的字画以及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渭、倪元璐、陈洪绶、四僧、四王吴恽等大家的精品名作。

2年前,这位不显山露水的收藏家,辞去企业高管之职,专心致志地当起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守护人。

初涉拍卖江湖

项志峰,之前是一家知名染料企业的高管,在国内外染料、印染企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次,有朋友提及,小小集团董事长王永良是位大收藏家。1996年,他50多万元拍入的明代画家沈仕充一幅山水画,两年后以371万元价格拍出,增值6倍多。

项志峰听后怦然心动,直觉艺术品是个不错的投资项目。

2000年的一个初春,这位朋友带项志峰去拜访王永良先生。

王永良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各种宝贝应有尽有——古代字画、宫廷瓷器、明清家具、玉器、青铜器,佛像等等。令门外汉项志峰大开眼界。

一来二往,项志峰与王永良越走越近。一天,王永良对他说:“到时你和我一起去北京瀚海拍卖现场看看,我在这里给你讲,都没有你到现场感受一下来得真切。”

第二年,王永良带着项志峰去北京拍卖现场。一幅画、一件小小的瓷器,买家竞相举牌,屏幕上的数字翻飞,动辄拍到几十万元。

这是一个不见硝烟的竞技场,一场眼光品位和经济实力的双重角逐,场上的游戏规则是出价高者得。

项志峰喜欢上了这一“战场”,尽管当时的他什么都不懂,一无专业知识,二无实践经验。

后来,他在拍卖会上小试身手,拍得的第一件宝贝是成交价16万元的一个雍正官窑瓷盘子。后又以4万多元拍得了一件竹雕。

初涉艺术品收藏,项志峰道行不深,也有过被“吃药”(注:行话,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的时候。

2003年的一场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项志峰相中了一件清乾隆年间制款的粉彩百鹿尊,这是拍卖会重点推介的拍品。起拍价260万元,他加了三口,以305万元将之收入囊中。事后,有人告诉他,这件瓷器是高仿品,真品出500万元也拿不下来的。项志峰听后如遭雷击,最终与拍卖公司交涉退还了拍品。

拍卖的江湖深不可测,每一位踏入者都有被呛过水、遇到过旋涡的经历,这也算是“入行”必须付出的代价。

项志峰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他不再涉足古董瓷器拍卖,转而收藏古代字画。请朋友周清鲁先生当高参。项志峰收藏字画,大多经他过眼把关。

尽管如此,“吃药”、捡漏,在项志峰最初的收藏中,都曾遇到过。

2003年至2008年,是项志峰购入字画最多的6年。尤其是2003年“非典”爆发,他购买了3位明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一幅董其昌的立轴,赵左、蓝瑛各一幅山水画,总共花了300多万元。如今单幅拿出来卖,价格都超过300多万元。

项志峰购买古代字画,从最初渴望投资赚钱,到后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历史、中国书画史,感受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心喜欢上了这些字画,享受与古人神交的滋味。从此,只有买进,从不卖出。

办起私人博物馆

2008年,项志峰投身收藏界的第8个年头,他收藏的宝贝越来越多。起初他将藏品放在家里,后来,专门租了银行的保险库来存放宝贝。

彼时,国家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项志峰的心思又活了。“每一件古代字画,都有时代的烙印和动人的故事,锁在保险库里,总归不是个办法,只有让这些藏品‘活’起来,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项志峰决定建造一座私人博物馆,为此他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申请报告,省里的6位书画专家对他的藏品进行鉴定。

鉴定现场就在项志峰的公司会议室里,共展出34件明清书画作品。6位书画专家仔仔细细地观看每幅作品,没说一句话。许久,才异口同声地说“好极了”。事后,有专家告诉项志峰,来之前,他们对民间收藏不抱多大的希望,但是看了他的藏品,非常吃惊,这么多名家的展品没有一件有争议,不简单。

2010年,项志峰又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展出20件明清书画作品,邀请市里相关人士前来参观,他详细介绍每件作品的背景、笔墨特色、作者风格。这次展览结束后,他要求建造私人博物馆的申请报告获得通过。

2011年除夕,天飘着雪,项志峰去拿政府批文,心情万分激动,终于实现办一家博物馆的意愿了。

为给博物馆起一个好名字,项志峰绞尽脑汁,“根据藏品特色,我给它取名为华脉书画博物馆,‘华’,就是中华,‘脉’,就是脉络,旨在说明我的书画收藏与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

2016年5月21日,绍兴市华脉书画博物馆正式开馆。国内外知名书画拍卖机构、知名的收藏家近300人到场祝贺。

初冬,阴雨绵绵,博物馆里静悄悄的,记者来到绍兴市华脉书画博物馆采访,推开那扇黑色竹子状的圆门,里面小桥流水、白墙青石板,别有洞天。这座江南园林式建筑,与博物馆的氛围相得益彰。二楼董事长办公室,地上摊着一幅山水画复制品,墙上挂着山水、花鸟画复制品,项志峰把真迹都挂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分批供人们观赏。

博物馆共有4个展厅。一号厅“源远流长”,展出的是宋元明清的名家作品,正对着展厅大门的是沈周的花鸟画,两边是查士标的《拟石田富春山居图卷》、佚名的《悬崖墨梅》;二号厅“居高声远”,展示的是清朝历代皇帝的书画作品,有康熙、乾隆的书法作品,同治的《戏蝶图》,还有慈禧的《花卉图》,旁附有每位皇帝的画像,形象逼真,这些帝皇像据说是从故宫博物馆按1:1的比例复制出来;三号厅“钟灵越秀”,展出的是绍兴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有赵之谦的对联、陈半丁的花卉、周光熙的《松芝图》、车书的《花卉四屏》,等等。陪同参观的馆长助理周琪告诉记者,上述展厅的展品基本上每半年更换一次。

四号厅“观古揽今”,是一个临时展厅,2年多来,举办了“张远帆先生版画展”、“回到精神的故乡”研讨会、“明代宫廷院体与浙派绘画”展及研讨会,还有张谷旻、赵跃鹏等人的讲座,以及多家知名拍卖公司拍品巡展等多场活动,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美术专业的学子前来学习观摩。

每次活动,项志峰都亲自参加,他反背着手,乐呵呵站在人群里,给人做讲解,或者与人交流书画艺术。

“历史地看,藏品对收藏家来说,都只是过眼烟云,但是如何保护好文化遗产,使藏品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一个藏家的职责所在。”项志峰表情严肃地说,这也是他下半生的事业。

让更多宝贝“驻足”绍兴

从事书画收藏18载,项志峰自嘲“在这个行业中好歹也算本科毕业了吧”,但他仍不放弃对书画收藏的钻研,学习中国绘画史、书法史、书画流派风格等等,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去年,项志峰在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拍卖会上拍得多件藏品。判断书画的趋势与辨别真伪,这是每位藏家的必修课。项志峰的古代字画收藏策略,有人弃我取,更有轰动业界的大手笔。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手卷《松崖别业图》,在2015年拍出了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当时有媒体报道:这幅画作从2400万元起拍,经过场内外40次竞价,被场内买家以落槌价6200万元拍得,加佣金后成交价达7130万元,刷新唐寅作品成交的世界纪录。

《松崖别业图》 唐寅 画

而这位场内的买家就是项志峰。

《松崖别业图》是1991年以来拍场出现的唯一一件在《石渠宝笈》著录的唐寅作品。作品以隐居乡间别院为主题,是唐寅为明代名臣方良永所作,明代两位内阁首辅李东阳、杨一清分别为画作题引首和题跋。慈禧将该画与元代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一同被赏给晚清军机大臣孙毓汶,后被宋子文及其家人收藏至今,极具收藏价值。

项志峰是绍兴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绍兴籍书画名家、名人的作品。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越中四家”徐渭、陈洪绶、赵之谦、任伯年的书画作品,还有蔡元培、鲁迅等的书法作品。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收藏有不少知名度不高的绍兴籍书画家、名人的字画。譬如,明代锦衣卫沈炼的立轴、绍兴探花台门主人谢丕的行书。

沈炼,绍兴人,因一部电影《绣春刀》而为观众熟知,他武艺高超,为人刚直,雄于文章,长于丹青,与徐渭同为“越中十子”。沈炼的这幅山水画,所绘的是松树立于崖上,挺拔苍劲。有人认为,沈炼的这幅写意画,以松树代表自己刚正不阿的个性,表达的是绝不向严嵩父子屈服的意志。

谢丕,绍兴府余姚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谢丕还是明朝著名宰相、成化十一年(1475)状元谢迁之子。父子鼎甲,终明一朝仅有四例。谢丕的这件墨宝,长53.5厘米,宽29厘米,正文74字,娟秀雅致,气韵醇厚。据悉,谢丕的书法作品留世极其稀少。

从投资角度看,普通绍兴籍书画家的作品投资价值相对不高,但是项志峰依然乐此不疲,他认为作为绍兴人,应该为绍兴籍书画家的作品做点什么。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如果没有18年前的那次拜访王永良先生,也不会让我萌发对收藏的兴趣。如果没有国家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也就没有绍兴市华脉书画博物馆……”项志峰表示,一切都是应“运”而生,而他有责任把私人收藏通过创办博物馆的形式为更多的人所共享,做一位虔诚而执着的文化守护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记者 沈卫莉 文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