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便热情地说自己是某品牌油烟机公司员工,然后拿出清洁剂擦洗油烟机,大献殷勤后开始推销产品,不但有促销价,还承诺送家政服务,买多更有优惠。事后才发现,购买的清洁剂根本没法用。昨天上午,上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上门推销清洁剂实施诈骗系列案件,37名被告分属5个诈骗团伙,但诈骗手法如出一辙。
这些被告中,“90后”不少,团伙的架构也基本类似。比如被告李某与汪某是一对“90后”夫妻,他们伙同9名“业务员”联手实施诈骗。每到一处,李某与汪某负责安排“业务员”们的食宿,还派专车接送,同时还负责进货、送货及记账结算等事项。“业务员”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冒充品牌油烟机公司或苏宁电器店的员工,通过事先准备的经“原液”勾兑的实验水配合特殊海绵,上门为顾客擦洗油烟机,推销成功后,按照销售额分赃。
受害人的经历也颇为类似。上虞的严女士就碰到两个女孩上门,她们自称是苏宁电器店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一年内免费三次清洗油烟机的服务,这次是第一次过来。严女士回忆说,平常她对上门推销的产品都不太相信,不过这次真是例外,当时两个女孩来推销的时候,拿出大瓶装的清洁制剂,当场就给她进行了演示,很快将油烟机擦得锃亮。再看看两个推销员年龄不大,能说会道,她心里的疑虑就打消了。女孩说,如果买得多,还能提供家政服务。这更让严女士动了心,一下子花3600元买了一大箱,事后却发现,购买的清洁剂根本不好用。
仅李某、汪某这个诈骗团伙,2017年至2018年1月间,就在杭州、宁波、东阳、上虞等地成功实施诈骗28次,非法获利6万余元。另外4个诈骗团伙中,石某、高某夫妻档诈骗团伙成功实施诈骗31起,最少的团伙也成功作案17起。
昨天,经法庭审理当庭宣判,37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2年2个月不等。
法官希望通过晚报提醒市民,要认真核对上门推销人员的身份,对身份不明上门推销或提供“免费服务”的人员,应予拒绝。对推销的商品,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听信推销人员的吹嘘或口头承诺,要核实产品真实性、价格等相关信息。如需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在确认对方身份后,还要妥善保留相应的购物凭证和服务单据。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