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手机记者
这个有故事的“池塘”,能否立块碑诠释?
2018年11月12日 09:45:38
来源:绍兴网

本网讯 昨天,家住越城区延安路柳桥下的居民杨大爷向手机记者反映,他家附近的“池塘”又在清淤了,目的是为了使其水质更清洁,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但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池塘的历史和保存的意义,希望有关部门能立块碑诠释下。

杨大爷告诉手机记者,“这个池塘曾经填埋过,因下雨天积水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所以重挖保存了下来,现经塔山街道等有关部门的综合整治,水质虽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但不再变黑发臭,这得益于‘五水共治’。这可是个有故事的‘池塘’。”

杨大爷所说的“池塘”,叫“柳桥下池塘”,位于延安路原绍兴市第六医院西边。这个路名和池塘,皆因一座石桥而得名。旧时,此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为越城东南边的一条水陆交通要道。据屠剑虹老师的《绍兴地名典故》记载,原河两岸柳树成荫,河上架有一座石桥。相传,此桥曾为古人送别之地,折柳赠别(“柳”与“留”字音相谐,取眷恋之舍、殷勤挽留之义)故称“柳桥”。路因桥而名,故名“柳桥下”。

杨大爷说的有故事的池塘,指的是明末,清兵入关,攻占杭州,绍兴也随即陷落于清军之手。当时江南的一些士大夫纷纷降清,刘宗周的学生王毓蓍大为愤慨,将“不降者,会稽王毓蓍也”几个大字贴于家中门榜上,以明其志。当听闻老师刘宗周为效忠明王朝,已开始绝食时,王毓蓍十分快慰,写信告知恩师:“门生毓蓍已得死所,愿先生早自决,毋为王炎午所吊”。后又写下“愤时致命”篇,嘱其儿子贴于绍兴府学宫内的孔庙上。据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在柳桥下建有忠义祠,祭祀王毓蓍。

杨大爷遗憾地认为,像这么有历史人文故事的“池塘”,应该立个石碑,介绍一下其历史渊源,让后人知道保存这个池塘的意义所在。


作者:手机记者 谢云飞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