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 >> 新闻聚焦
村事大家管 管出乡村新气象
柯桥区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2018年11月11日 10:29:5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路径之一。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新时代,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绍兴市柯桥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基层治理原则,探索农村民主自治的治理办法,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跑,村事不受阻,发展不影响”,群防群治促和谐,群策群管促善治,探索出了“村事大家管”民主治理新办法,走出一条农村基层治理新路径。

柯桥区的乡村善治,治出了乡村新天地,融入了振兴新气象。曾经的上访村、贫困村、破落村如今都蝶变为“文明村”、“富强村”、“美丽村”、“幸福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柯桥徐徐展开。

陶隐(宴)岭古道

村长茶室 解决“疑难杂症”

临近中午,柯桥区漓渚镇棠二村村委会一楼的“12345村长茶室”依然热闹非凡。

“大坞自然村的管线入地情况如何?”“千亩花田的征地补助款何时到款?”“村内公共厕所的水龙头被人顺走了,建议安装定时开关龙头!”村民们你一句我一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大家慢慢来,茶吃一口,我一个个答复。”当天坐班的村党支部书记肖峰一边在登记簿上逐一记录村民的意见建议,一边就当场可以明确答复的逐一答复。

新时代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下半年,棠二村创新“村事大家管”基层善治新模式,在村内开设集民意征集、矛盾化解、基层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12345村长茶室”,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于一室。通过村民“论”事、村干部“听、记、问、诺、答”事,大家合力“办事”等举措,引导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村级重大事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11大项36个小项都纳入村民提事、议事清单。每逢大事,则由党员、村民代表、群众骨干作参谋,百姓意见作参考,村两委决策,三级定事,预防纠纷,化解矛盾。

在开设“12345村长茶室”的同时,棠二村还开通村民12345热线和村民信箱,组建微信公众平台,让在外地的村民也可以及时参与村务管理。

随着村干部轮流坐诊“村长茶室”,棠二村的邻里矛盾纠纷渐渐减少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日益亲近了。目前该做法已推广到漓渚、稽东等六个镇街的11个村进行试点,打开了基层和谐稳定新局面。

福全街道儿童学唱童谣传家乡之美。

乡贤智慧 提供“乡贤方案”

9月底,夏履镇联华村一处宅基地在镇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拍卖,起拍价40万元,经43轮竞价,最终成交价达到101万元,溢价率达152%。农村宅基地公开竞拍是夏履镇完善夏履民主程序的一大推进,此举也开拓了集体资产增收之路。

近年来,夏履镇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持续创新“夏履民主程序”。为了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这一基层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年6月,该镇在村民住房基本解困、村级经济相对薄弱的中墅村先行试点,“一户多宅”整治中拆出来的一处宅基地进行了公开拍卖。通过“限对象、推竞拍、强监管”的民主程序拍卖,因地制宜盘活农村宅基地,不仅满足部分农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还有效约束了村干部在农村宅基地审批上的“自由裁量权”,杜绝了“人情地”现象的发生,让村民更服气。

“众议、群策、齐管、共督”,在探索“村事大家管”民主治理办法中,柯桥区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各村各有妙招。夏履镇联华村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村级工程项目“招标避嫌”机制;安昌街道前畈村实行“零星工程派单制大家管”。通过“户长大会大家管”,柯岩街道路南村的一幢集体闲置房,年租金从往年的5万元,一下子提高到了50万元以上。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齐贤街道群贤居今年村集体资产租金从450万元涨到了609万元。

规范村级“小微权力”,防范“微腐败”,通过“村事大家管”这一民主治理,柯桥区许多经济“薄弱村”有了造血功能,赢得发展“红利”惠及广大村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民主程序 赢得发展红利

将乡贤融入基层治理中,为乡村治理凝聚“乡贤智慧”,提供“乡贤方案”。截至目前,柯桥区已建成镇街乡贤联谊会10余个,村级乡贤参事会200多个。

在柯桥区王坛镇舜皇村庙渚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洁好看的墙画。“我们村里的马书记,以前在上海从事建筑业。他回到村里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庄也越变越好。”86岁的村民马云花笑着说,“过年,村里的老人还有年货领!”

马云花口中的马书记,就是舜皇村党支部书记马仁中。去年3月,经王坛镇党委多次邀请,马仁中放下经营了几十年的建筑业,回乡参加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当选为舜皇村党支部书记后,马仁中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在他的带领下,20多个村级工程陆续实施,村庄实现美丽蝶变。

近年来,柯桥区针对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发挥乡贤作用,弘扬乡贤文化,通过不断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蕴含着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守望相助、造福桑梓的乡村文明。为更好地发掘乡贤文化资源,激活乡贤群体活力,柯桥区在传播乡贤文化的同时,把乡贤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争创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镇村两级发动,一大批乡贤回归故里,反哺家乡。

集镇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有乡贤的捐助,邻里矛盾调解有乡贤的润滑,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有乡贤的组织助教……乡贤在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引领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新乡贤已成为柯桥乡村建设的新动力。

图{1}村民幸福生活。 图{2}齐贤街道光明居周末剧场齐欢颜。 图{3}夏履镇莲增村红色步道。

村民治理 治出乡村新貌

走进柯桥区福全街道锦坞村,这里依山傍水,花木扶疏,整齐的房屋错落在绿荫间,与蜿蜒的柏油马路相映成景。每隔几十上百米,路边就有一处停车场,小的三四个车位,大的十几个车位。“今年年初,我和几个村民向村委会提议修建停车场,没想到半年后,村里就修了10个停车场。”村民许先生笑着说。

类似这样的村民提议、村委会高效落实的事例,在锦坞村不胜枚举。2003年以来,锦坞村以区级“民主法治村”创建为契机,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制定完善村两委会例会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民主议事制度等,探索出一套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六步走”(即出题、议题、筛题、审题、定题、亮题)的议事决策机制和“三告制”(即事前预告、事中报告、事后公告)的治村制度,让村民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

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多年来,锦坞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对村民提出的1000多条意见和问题逐一“销号”,河岸砌坎、村道改造、修建文化长廊、建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一完善,村庄有了新气象。今年,锦坞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民直接参与村庄管理,大大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也让柯桥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漓渚镇六峰村、九板桥村等4个村是柯桥区最早开始实施“环境自主管理”的试点,九板桥村探索出编号管理办法监督垃圾分类,六峰村每个村民都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大家共管垃圾分类,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良好行为规范,村庄环境变了个样。稽东镇大桥村全村老小一起出动,化身志愿者,推进环境民主管理,村民群策群力,一天半时间清除茅坑旱厕27个,拆除违建100多处,并建立乡贤保洁队,大桥村蜕变成美丽乡村“领头雁”。治理依靠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治理得失由村民评判,村庄变美丽,村民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日益提高。

“老乡警察” 建和谐新农村

“自从有了‘贵州人之家’,我们办事方便多了,出现突发状况也有主心骨了,在这里生活,心里更踏实了。”来自贵州六盘水的李秀萍已经在马鞍镇住了近十年,对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贵州人之家”警务站赞不绝口。前不久,她通过“贵州人之家”警务站迅速办好了新的居住证。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柯桥区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这里万商云集,外来人员流动性也非常强。许多来自安徽、贵州、河南、江西等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散落在附近社区和村庄里。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柯桥区探索实施“老乡警察”服务管理模式,让老乡参与外来人口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013年,钱清镇、杨汛桥镇率先在柯桥区创建“安徽人之家”,今年38岁的安徽籍民警程修海,来柯桥已有14年了。近年来,通过“安徽人之家”这个平台,他积极承担责任,当好“家长”,为在柯桥的安徽籍老乡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调解矛盾纠纷、爱心公益等服务,搭建起安徽和绍兴两地的和谐桥梁。

2015年,“老乡警察”进一步扩面。当年年底马鞍镇成立“贵州人之家”警务站。到目前已建立10多个少数民族联谊会,并聘请懂少数民族语言和习俗的干部调解矛盾纠纷。一些社区和农村还成立外来人员党组织,激发外来人口参与村庄、社区治理的动力。一些退休干部、家庭主妇也当起社区、村庄的“老娘舅”,柯桥街道鉴湖园社区等还纷纷成立环境监督志愿者协会、治安夜巡队,建设和谐新农村。

“老乡警察”促调解。


作者:统筹 阮宝夫 撰文 潘琼英 摄影 何雯 章斌 等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